行動不便,沒上工的老人,聽到孩子們的喧鬧聲,都探出頭,看熱鬧。
其實,王勝菊家說親的事情,早已經傳遍整個大隊。
小平大隊,好久都沒有見說親這麼隆重過。
聽說韓家帶了不少手信。
這還只是說親,要是定親,結婚,不得送幾大車東西呀!
中午的時候,好多有兒子還沒物件的父母都罵開了!
你韓家這樣搞,要是我兒看上大隊誰家姑娘,我們怎麼有臉上門?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現在拎一斤白砂糖,都拿不出手。
王勝菊開了個好頭,有閨女的人家,收禮是一方面,女兒嫁到大平公社,至少她不會過得這麼苦。
心裡都有了打算,有人上門相親,人品先不說,先看家境如何。
人品好又不能當飯吃,吃飽穿暖才是首選。
經過楊光樹在小平大隊的所作所為,大家思想逐漸改變。
原來,幹私活比掙工分還划算。
要是楊光樹知道,大家開始獨立思考,肯定高興,自得。
這就是帶頭大哥的作用。
就跟後世一樣,一個村子有人喜歡開超市,整個村子都外出開超市。
一個村子,有人開小加工廠,大家也有樣學樣。
一個小鎮有人做電商,慢慢的就變成了電商小鎮。
雖然有競爭,但大部分都能搞到錢,開豪車,住豪宅。
……
王家。
聽到小孩子嬉鬧聲越來越近,王勝菊緊張的不行,在屋裡來回踱步:
“娘,怎麼辦?
我怎麼辦?
等下我是出門迎接,還是躲在房間?”
王母見閨女這樣,就知道這孩子,已經有了急切嫁入韓家的心思。
這孩子,從小聰明伶俐,做事從不拖拉,果斷。
不像她大哥,小聰明有,大事糊塗。
要不然25歲了,怎麼還是個光棍。
家裡窮是一方面,別人家也窮,都能找到物件,那就是你自己的問題了!
王母還未回答,王父罵了一句:
“一個大姑娘,能不能矜持一點?
搞得好像沒人要一樣。
不要丟我們老王家的臉。”
王母聽到這話,就不高興了:
“你咋說話的?
迎接長輩不是應該的嗎?
證明我閨女懂禮貌,有家教。”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王勝榮反正不管那麼多,自己是肯定要出門迎接。
王勝菊想了想,老爹老孃說的都對。
乾脆就在屋裡待著,等人來到門口,招呼一下就行。
爹孃的顧慮,都能照顧到。
王勝菊家,楊光樹也是第一次來!
房子,是土坯房,有個三四間的樣子。
也是茅草屋,茅草不是日曬雨淋的黑色,一碰就碎的那種。
看來近兩年,剛更換過。
牆體修補過,以前應該開了好多裂口。
一群小孩子,比楊光樹眾人速度快,已經在王勝菊家滿院壩跑。
王勝菊爹孃,大哥,站在門口迎接。
一家三口,神情緊張,手足無措。
為了緩解雙方尷尬,楊光樹作為潤滑劑,先打招呼,再介紹:
“王叔,嬸子,您們這麼客氣幹啥!
不用在門口等,都不是外人。”
王父王母,關鍵時刻掉鏈子,居然緊張起來!
一會兒雙手搓著,一會兒扯著衣角,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