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換成姬不夢那樣的在這裡,一定能聽出喬悠補上的這一句有多強行,但可惜茯苓和林止行絕對不會對此有所懷疑。

若是當真死心了,又豈會枉顧自己的病弱之軀,執意出征,只為她所願。

喬悠初心未改,仍然最希望與一人相守,清淡度餘生。這天下如何,他並沒有那麼關心。

因為茯苓希望烏菱國重回太平盛世,他才主動踏入紛爭的塵世。

……

茯苓和喬悠初到邊關的第一個月,收拾殘局,重整士氣。

喬悠看似斯文,卻也自小熟讀兵書,有著與淡泊名利的表象並不匹配的謀略之才,可這也不足以帶領士氣低迷的烏菱國士兵反敗為勝。比起他自身的謀略,真正令這場仗有起色的是軍中幾位經驗老到的將領,喬悠樂於聽取所有人的建議,從中甄別出好的計謀。

同年十月,烏菱國新帝登基,邊關迎來新統帥後的第一場正面交鋒,烏菱國出奇制勝。

同年十二月,漫天飛雪,喬悠初來邊關,水土不服,連日高燒咳血不敢為人所知,卻不妨礙他揮軍破敵。當月,縉北收復,喬悠達成了他的第一個目標。

這之後烏菱國軍隊勢如破竹,三年時間就取回了烏菱國在前六年裡拱手送出去的另外五座城池。烏菱國百姓揚眉吐氣,連邊關百姓也獲得了一片安寧。

喬悠在邊關的最後兩年,烏菱國大軍碾過晉國邊境,反取晉國三城,逼得晉國奉上求和之書,為烏菱國迎來了接下來百年的和平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