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六個月,一胎通常只生三個左右,很少超過四五個,繁殖力度遠遠不能和豬相比。

母豬懷孕之後僅需要五個月便可以產下豬仔,一窩通常不會低於十個,多的時候甚至能夠達到十四五個。

而且豬成年之後體重可以達到兩百多斤,在重量方面也不是體型瘦弱的山羊能夠相比的。

如果能夠大規模推廣生豬閹割法,肯定可以讓全國各地生豬的存活量大幅增長,並極大的改善民生,讓更多的人吃上肉。

先不說老百姓吃不吃得起豬肉,首要問題是養豬的人很少,所以老百姓吃不起也不願意吃,養豬的人自然就少了。

如果民間發現豬肉沒了腥味,那就會逐漸形成大規模養殖,養豬的人多了,豬肉的價格自然就會降下來,也就有更多的老百姓能夠吃得起豬肉。

這個道理很簡單,就像是良性迴圈與惡性迴圈,推廣生豬閹割法就是進入良性迴圈的一個敲門磚。

這天上午,李白接到了一個命令,皇帝要求他弄十幾頭一個月的小豬仔,另外再帶上幾個郎中送到宮中去。

“陛下要小豬仔做什麼?”

李白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李瑛想要幹什麼?

作為皇帝哪有吃豬肉的?

再說了,就算陛下要吃小豬仔,那又讓自己帶上郎中做什麼?

這完全就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嘛!

但李白不敢抗旨,只能照做,帶著一幫隨從走街串巷,花高價買了十頭小豬仔全部裝到馬車上,隨後運進了皇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