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嗎?”

“是啊、是啊,我就說唐廷不會這麼好心的赦免我們無罪,原來是要讓我們去東北送死啊!”

嚴莊急忙高聲解釋:“諸位將軍不要誤會,陛下可不是讓我軍獨自出徵渤海國,朝廷平定了內亂也會出兵增援我軍。

另外,朝廷也會給我們發軍餉,提供甲冑、兵器、糧草,還允許我們在沿途招募將士。

不過呢,咱們可不能像從前那樣裹挾百姓入伍了,要表現出我們的優良軍紀,讓那些自願討伐胡虜的百姓加入我軍。”

年輕的安守忠站在一邊保持沉默,讓嚴莊這個昔日的大燕國丞相給將士們做心理工作,說服他們不僅要投降唐廷,還要跟隨自己遠征渤海國。

絕大部分將士投降是為了活下去,而自己投降是為了給義父安祿山恕罪,萬一這些將士們不願意跟隨自己出徵渤海國,那還是保不住安祿山的性命。

安守忠剛來到河內郡的時候,麾下兵馬有八萬多人,其中三萬多人是沿途強徵的。

自從南京淪陷的訊息傳開之後,那些被強徵計程車兵開始大批次逃亡,安守忠沒有彈壓他們,而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放他們逃命。

經過這半年的廝殺,安守忠明白了“兵在精而不在多”的道理,新兵太多會導致軍心不穩,臨陣逃脫更會動搖老兵的意志。

前幾天嚴莊來勸降之後,安守忠索性將強徵的兩萬多新兵全部釋放,讓他們去留自便,只保留了從河北跟隨自己南征北戰的主力部隊。

聽了嚴莊的解釋,那些心懷擔憂的將領頓時放心。

“朝廷還給咱們發軍餉?那咱們和從前沒什麼區別了,我們本來就是大唐的將士,為朝廷開疆拓土,討伐胡虜也是應該的!”

“既然朝廷又給錢、又給糧、還給兵器、甲冑,那咱們還猶豫什麼,跟著安將軍出征渤海國,將功折罪!”

“我們本來就是大唐計程車兵,只是被安祿山、史思明帶成了叛軍,現在總算摘掉了反賊的帽子,就算死在渤海國我們也認了!”

在嚴莊的鼓舞下,現場的將校開始回憶自己的過去,紛紛慷慨激昂的揮舞著拳頭要為朝廷效力,以死報國。

成功的說服了安守忠及麾下的將士,嚴莊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自己的命保住了不說,看來還能在朝廷混個一官半職。

既然手下的將校都支援降唐,安守忠也就沒了壓力,剩下的事情就是讓他們各自回去告知麾下計程車卒,往後這支隊伍就是大唐的軍隊了。

一個時辰之後,這座大營內歡聲雷動,軍心惶惶,無路可走的燕軍爆發出一陣歡呼,慶幸總算有了出路!

對於大部分士兵來說,根本不在乎是關隴門閥掌權還是河北門閥得勢,大家都是螻蟻而已,不過是被潮流裹挾無法做出選擇,即便是河北門閥推翻了唐廷,自己不還是螻蟻?

“來人,將燕國的旗幟落下來,掛上大唐旗幟。”

安守忠下完命令之後才發現軍中已經沒有唐軍的旗幟了。

沒辦法,只能派使者到黃河對岸的唐軍營中去借一些旗幟,既然決定降唐了,那就不能再繼續懸掛“燕”國的旗幟。

駐紮在對岸的李抱玉已經接到了來自金陵的書信,知道安守忠準備降唐之事,但唯恐對方使詐,性格謹慎的李抱玉這段時間依舊未敢放鬆,每天都親自巡視防線,避免出現疏漏。

“喂……自己人,別放箭!”

安守忠派出的使者乘坐一艘小型走舸,橫渡黃河,在距離岸邊五十丈左右的時候大聲高呼。

“我們船上只有四個人,赤手空拳,什麼也沒帶!”

岸上的唐軍馬上去向上司稟報,說對岸駛來一艘小船,這名上司又去稟報了李抱玉。

李抱玉聞言親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