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藥監,忽聞西域使節所攜『金具』微恙,頓如雷霆。立啟朱雀門,集太醫令、侍醫、方士於明堂,珍藥如泉湧,術法盡施,務求此『寶具』毫髮無傷。功成,太常寺樂府即制《金具凱旋頌》,洋洋乎傳唱九市,自矜『皇恩浩蕩,澤被遠夷』。

然朱雀門外,長安市井,疫氣如沸。黔首黎庶,扶老攜幼,號泣於太醫署門牆之下,氣若游絲,竟不得一劑湯藥。更有羽林舊勳,百戰之軀,亦陷沉痾。家人持勳牒泣告郡國,郡國奏讞之牘,星夜馳送廷尉。然案牘如山,遷延日月,待硃批允准,勳骨已寒。

如此種種,不過是大漢慣例而已,又有幾人記得,幾人糾正,幾人刻骨銘心?營帳之外,象徵勝利的曹軍旗幟在夜風中獵獵作響,映照著大營內兩張因複雜的面容,夾雜著羞慚、貪婪和恐懼等等情緒而扭曲的年輕面孔。

他們是大漢的新一代官僚,他們是曹氏的『繼承者』。

確實,沒有純粹的忠誠,韓浩的搏命也多少是夾雜著要證明自己的渴望。

也沒有絕對的貪婪,曹荀二人內心深處或許也有一絲對韓浩的愧疚。但這點微光,已被現實的黑暗徹底吞噬。

戰爭,如同一個巨大的熔爐,將人性的每一面都煎熬得面目全非。

韓浩損失了其本部人馬,但是他帶來的其他兵卒,卻補充到了曹荀二人的手下……

於是乎,一個『多贏』的局面,似乎正在形成。

……

……

曹軍汜水關前線大營。

曹操主寨。

側翼汝南地區獲得了『勝利』訊息,如同一劑強心針,暫時驅散了驃騎軍大舉進攻河內所帶來的陰霾。

雖然說這份勝利的代價,有些觸目驚心。

曹操接到戰報時,正值前線汜水關方向壓力巨大,河內陣線危在旦夕,後方流言四起、人心浮動之際。

這一份戰報之中,所描述的『分進合擊之妙策』、『鬼哭隘力戰挫敵』、『奇襲軍堡斬斷敵後路之輝煌勝利』等等,宛如久旱甘霖,一掃往日『敗、大敗、連敗』等軍報所帶來的鬱悶和苦痛!

『好!好!好!』

曹操一連說了三個好字,緊鎖多日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疲憊的臉上露出了難得的振奮之色,『子誠、長倩,果不負所望!如此一來,側翼無憂矣!傳令,將此捷報曉諭三軍,提振士氣!重賞汝南前線有功將士!』

大帳之內,眾文武紛紛賀喜,一片『丞相英明』、『將士用命』之聲不絕於耳。

然而,在這片喧鬧中,端坐於曹操下首的荀彧,卻只是微微垂眸,盯著案几上的紋路,臉上無喜無悲,平靜得有些異常,既沒有開口祝賀,也沒有說些什麼其他的話,只是默默的坐著,一動不動。

荀彧瞭解自己的兒子。

那份戰報的細節,實在是過於『完美』了,而所謂『分進合擊』、『攻敵必救』這樣的詞彙,更像是紙上談兵……

雖然荀彧不願意將自己的孩子定義成為『趙括』,但他自己也必須要承認,他孩子並不像是什麼天資聰慧之輩,頂多中平靠上一些而已。

那麼,既然如此……

更何況,司馬懿是何等人物?

豈會如此輕易就被調虎離山,讓一座關鍵軍堡被偏師奇襲得手?

當然,老虎也有瞌睡的時候,任何人都有疏忽大意之時,所以也不能說曹義的這軍報就完全沒有可能性,故而荀彧心中雖有疑慮,但也一言不發。

只不過,這疑慮的種子一旦種下,便會不斷的生根發芽。

而且虛報軍功,若是尋常時分,倒也無所謂。

比如因為興修水利頗有成效,然後積累功勳升任縣令等等。

正常來說沒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