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非官府組織

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生。

二月初春。

西門大街兩側種滿了桃、李、杏樹。

花令當時,果樹嫩綠翠芽間點綴了一顆顆紅白相間的小花苞,一片錦繡。

二月初六,午時末。

陳初一行自新鄭門入城。

進城前還嚷嚷著‘東京不過是大了些,能比咱桐山還繁華麼?’的毛蛋,進城後徹底閉了嘴。

僅僅一個寬達十幾丈的西門大街,便震的毛蛋再不敢拿桐山相比。

東京城縱跨南北主街十三條,橫穿東西主街九條。

而這條西門大街只是其中普普通通的一條,據說,御街更是寬達百丈。

桐山一座小小縣城,光‘氣勢’這一項便被帝都甩了十萬八千里。

一群土包子頓覺眼睛不夠用了。

目力所及,青樓畫閣,繡戶珠簾。

街上小娘鑲金點翠光彩耀目,士子文人錦繡華服衣袖飄香。

街巷深處,輕歌笑語蕩響煙花柳巷,簫管琴音奏於酒樓茶坊。

和來時沿途隨處可見的蕭條破敗景象,迥異天地。

也是,齊代周後,整個王朝的達官顯貴幾乎都集中在這座當世雄城內,他們是齊國最富庶、豪奢的群體。

以半壁江山供養一城,此間繁華自不必說。

就連來過東京城數次的陳瑾瑜,和陳初並肩走在前頭時也不禁感嘆道:“這東京城,富貴迷人眼.”

身後一丈外,譚氏忍不住皺了眉.自己這女兒,自打進城後便一直跟在陳初身邊,終於開口道:“阿瑜,你過來.”

“娘,娘,阿瑜餓了,想吃曹記的蓮花酥”

陳瑾瑜轉身回走兩步,挽著譚氏的胳膊晃了晃,這一番小女兒般的嬌嗔,讓後者批評的話沒能說出口,轉而連聲道:“好,好,待會安置好便去買。

整日裡就知道吃”

未時,東京城新門瓦子,棗園街。

胡掌櫃見了陳初,先一揖到底,恭聲道:“大人,日前收到書信後,小人當即命人收拾出一座宅子。

不過這東京城寸土寸金,此處宅院比不得家裡舒適,還請大人見諒”

“無妨,前頭帶路吧.”

陳初笑道。

胡掌櫃原是蔡家綢緞莊的掌櫃,四海商行成立後,被蔡源招進了商行聽用。

去年,桐山之亂平息後,商行急速擴張,胡掌櫃因能力突出、為人活絡,便被派到了東京城,和兵部範尚書的管家聯合成立了四海商行東京直營店

陳初進京,按說該住驛館,但一來陳初此行隨從眾多、二來驛館條件差些,蔡源心疼女婿這才提早來信做了安排。

胡掌櫃準備的這座宅子,的確不大。

共三進十幾間屋舍,住陳初幾十人是顯得擁擠了些,卻勝在內外都是自己的人,不虞私密外傳。

只是,這宅子所處的巷子名稱有點奇怪。

“棗園街,弄魚巷”

進巷子時,陳初望著掛在山牆上的街巷名,唸了一遍。

後方正哄孃親開心的陳瑾瑜卻也能做到耳聽八方,聽到陳初唸叨,自己也默默唸了幾遍,不知怎的,秀麗面龐驀地一紅。

下午,陳初帶著長子、大寶劍去兵部報備。

接待的兵部文員見陳初拿出印綬、照牒後,好像很是意外,仔細打量陳初幾眼後,玩味笑道:“原來閣下便是陳都統,久仰、久仰.”

‘久仰’本是一句尋常客套話,陳初卻覺著對方話裡有話。

酉時。

陳初返回弄魚巷時,已是華燈初上。

晚飯,譚氏妯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