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讀書人的嘴

衙前街。

文吏與皂衣一前一後走在街面上,分作涇渭分明的兩群。

街邊小販見這麼多公人出動,要麼趕緊拐進小巷裡,要麼趕緊收攤,來不及收攤的就站在攤後雙目看向地面。

唯恐對視一眼便引來禍事。

走在前面的文吏,自然以張典史為首,落後半步的張文才一直抻著脖子,好讓耳朵更靠近張典史,以免張典史萬一吩咐什麼的時候能第一時間聽見。

見他這幅模樣,陳初不由好奇的問向了身旁的精瘦青年,“兄弟,怎麼稱呼?”

“在下苟勝.”

好名字。

“苟兄弟,那張典史和張文才是甚親戚?”

“嗤~親戚個屁!”苟勝望著張文才諂媚的背影撇嘴道:“張典史是河北東路大名府人,張文才是桐山本地人.”

“那張文才怎喊張典史堂叔公哩?”

“去年,張典史到任,就因為同姓,張文才便不知從哪杜撰了一本家譜,非說和張典史同出一‘張’,按輩分叫了張典史堂叔公.”

“.”

這張文才為了鑽營,也是下了本錢。

不過這傢伙眼光非常有問題啊!

那張典史看起來已年近四十,離家千里卻也只做了個在文官中不入流的‘典史’,明顯沒什麼前途嘛。

硬抱一個細大腿,還和本土的皂吏關係緊張,待張典史轉任之後看你咋辦.

盞茶工夫後,浩浩蕩蕩十幾人進了采薇閣。

卻在去何處吃酒的問題上再次發生了分歧。

皂吏想留在前院正堂,此處能聽柳先生說《西遊釋厄傳》。

文吏卻想去後院雅閣,因為他們覺著幽靜的後院更符合他們讀書人的逼格。

其實還有一層沒法說的原因。

前院正堂一臺席面的價格還不到後院雅閣的13。

皂吏想給西門哥哥省些錢,文吏卻不管這些,或者說張典史不管這些。

吵吵半天,最終還是張典史發話,著西門喜、西門發二兄弟帶眾皂吏去前院正堂,張典史帶文吏去後院。

為了稍微遮掩一下,張典史邀了西門恭和‘需被教導的新人’陳初一起去了後院。

只是幾人剛進後院,就有一名喚作茹兒的丫鬟小跑而來。

“陳公子,三娘子請你去白玉堂一敘.”

文吏中有一名叫做陳東林的青年,一臉愕然.

蔡三在桐山縣的豔名和惡名同樣出名。

坊間關於蔡嫿的傳聞數不勝數,眾文吏私下吃酒時也沒少罵過這個失了名節、不知廉恥卻還敢殺人的蛇蠍美人。

可夜裡無人時,這些人也沒少yy把前凸後翹、臉蛋魅惑的蔡三壓在身下恣意歡好的情景。

所以,此時陳東林既竊喜、又憂懼。

眾同僚看向他的眼神則更多是豔羨。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嘛!

“你回去稟告三娘子”

決定矜持一下的陳東林開口了,可那茹兒卻奇怪的看了他一眼,隨後,站在後邊的陳初從他身邊擠了過去,“借過、借過一下.”

茹兒見了陳初,忙側身引路:“陳公子,這邊.”

“幾日不見,茹兒又長大了些.”

“嘻嘻,公子淨會嘴上說,進了采薇閣便一頭扎進凝玉閣,也不見公子來尋茹兒”

兩人的身影一前一後走向白玉堂。

眾文吏互相看了看,頗為不自在的各自撇開頭,再不做聲。

若是他們之間有人被蔡三請去,其餘幾人自然也要羨慕嫉妒,可單單請走一個皂吏,羨慕嫉妒後就多了一份‘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