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寧府外,石頭津。

江寧自古繁華,這石頭津又是本府數得著的大碼頭,自是忙碌異常。

午後申時,甲三組小組長張迎水帶著自己班組的十名兄弟來到岸邊市易司旁的一座簡陋木屋前,卻見屋外已聚集不少精壯漢子。

張迎水笑呵呵向鄰居、乙六組小組長姜望問道:“老薑,今日羅大哥怎這般早招咱們回來?莫非要提早放工了?”

姜望勾頭往木屋內張望一眼,嘿嘿一笑道:“羅大哥說了,今日仲秋,大夥都早點回家過節。

喏,大哥還給咱每人包了一封點心、一刀豬肉”

“哎呦,咱們也和衙門裡的官爺一般了,過節竟也有賀賞,哈哈.”

可是有段時間沒吃見過油腥了,張迎水也勾頭一看,見屋內房樑上掛滿了兩三斤一條的肥豬肉,不由直樂。

姜望看著領了賀賞喜孜孜離去的兄弟,卻感嘆道:“都賴羅大哥有本事啊!若非他將咱們弟兄們攏在一處,別說吃肉,便是稀粥也混不了個水飽.”

這話登時引來一陣附和之聲。

張迎水也道:“是哇,若非羅大哥,咱們還被人騎在頭上盤剝哩!”

木屋不大,此刻已堆滿了打好包的點心和豬肉。

楚王扶危濟世,庇護淮北百姓的故事天下皆知,供奉他,正合了行會要求的‘仁’字。

“二么,你怎來了?”張迎水回頭見是幼弟,不由驚奇道。

張迎水似乎也覺著自己強人所難了,可娘子又不能不救,一著急,噗通一聲跪了下來,眼淚也跟著湧了出來。

張迎水忙不迭答了,上前領取賀賞時,一直坐於案後的漕幫二當家羅洪忽道:“張兄弟,這封點心裡有淮北仲秋時吃的月餅,還有一些雞蛋糕,後者軟糯,可給你那沒了牙的老孃品嚐.”

碼頭嘛,自古便是混亂之所,律法的存在感幾近於無。

張迎水緊張之下,拔腿就往外跑想要趕緊趕過去看看。

說話這人,一身粗布長衫,手持白摺扇,頗有點落魄書生的味道。

“回蘇師爺,拿的完,拿的完.”

但張迎水一點不敢小看這位名叫蘇晟業的師爺.當初羅大哥剛來時,和潑皮衝突,這位看起來文縐縐的書生,可是敢掂刀砍人的!

並且,他還是行會‘智’字堂的堂主,羅大哥之下第一人。

如今,石頭津近千力夫盡數加入了行會,羅大哥為方便管理,以十二天干將千人編成十隊,每隊十組

其中,有專職幹活的,有專門打熬身子預備和搶地盤的潑皮打架的。

“嘿嘿,我家娘子煮的一手雜魚羹,大哥能不能給我家留個地方啊”

這幅半身畫像內,是一名威風凜凜的青年將領

對外,都說這是漢時名將冠軍侯霍去病的畫像,卻也有人私下講,行會供奉的是大齊楚王.

如今,和楚王有關的小人書早已流傳的齊周遍地都是。

一說這個,張迎水神色不由一黯,“哎,蘇師爺有所不知,那紡場的營生都不是人乾的活!她們一天上工七個時辰,中途連口水都不讓喝我那小姨子在紡場幹了三個月,不但一文錢沒掙到,還被倒扣了兩個月的工錢.”

羅大哥一戰成名,漸漸石頭津的力夫開始主動加入,託庇於他。

“迎水,你隊加上你共計十一人,你一人可拿的完?”

為防止引起官府忌憚,負責戰鬥的隊組對外又叫做‘義字堂’。

羅洪尚未作答,一旁的蘇晟業卻道:“張兄弟,我記得你家娘子有份作工的營生,怎又想來此做小買賣啊?這生意可操勞的很,你家娘子能吃得了這苦?”

雖不清楚這家紡場背後東主是誰,但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