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有些意外,“外公?”
徐原點頭,看了眼她,說道:“你知道師父的生平嗎?”
琉璃茫然無語,想說知道一些,可是郭遐並不曾親口說過嵐青先生就是她外公許秋寅,這都是她根據各種跡象的猜測而已,於是又搖了搖頭。
徐原道:“我知道你不知道,所以我此次來,就是為了告訴你.”
琉璃連忙正襟危坐。
徐原道:“我們都知道,師父的名諱是秋寅,但是他的真名卻不是這個,他姓徐,字‘慎’,號‘嵐青’。
當時外人都尊稱他為嵐青先生。
師父年輕時就已經是江南有名的才子,他出身世代書香之家,祖上還曾有人擔任過天子之師,只是後來沒落了.”
“師叔是說,外公當真就是那位嵐青先生?!”
琉璃禁不住失聲。
徐原道:“你聽說過?”
琉璃遲疑了下,道:“聽過,但是不甚了了.”
徐原點頭:“你聽過便對了。
當年嵐青先生的名頭在京中朝野上下,誰不曾聽過?那年是延平十二年,正是朝中黨派紛亂之際,師父花費了半年心思寫成了一篇治國策,呈交給了先皇。
先皇讀過之後驚為天人,急召了師父入宮,與之相談整宿後著手治理朝臣,不到三月,朝中權臣亂政的狀況便大大有了好轉。
先皇大悅,要破格提任師父進中書省參政,師父以自己當年資歷不夠為由推卻了,先皇又不肯放他,最後便讓他留在身邊擔任御筆侍書一職。
“師父因著自身高潔的品性,引來許多擁躉,一時成了京中爭相競捧的人物。
師父無奈應酬了一段時間,深感長此下去必為當中某些心有企圖之人左右,於是日夜只留在乾寧宮,哪裡也不再去,正好先皇給了他可隨意出入藏書閣的特權,他便潛心鑽研起治國策略來,好為先皇分憂。
五年之後他終於寫就了一本經略,叫做《延禧子集》,當時先皇親自題了詞,讓人分卷印出來以給皇子們讀閱,還在原著上蓋了御印。
這本經略被流傳到臣子們之間,許多大臣也爭相求閱,這時候就發生了一件事,最終導致了師父辭官的決心.”
徐原說到此處打住,琉璃忙道:“到底是什麼事?”
徐原看了她一眼,聲音低沉下來。
“因為這本舉世矚目的著作,師父的聲望又被推到了一個高峰。
當時各皇子之間明爭暗鬥得也很厲害,都想把師父拉為自己所用。
那日京城裡發生了一件大事,永王被當時的太子奉旨押進了大理寺大牢,原因是從他府裡查出了一批戰甲。
而少師大人竇珏也被牽連,一府三百四十七口人全數被斬。
竇夫人在抄家之前曾將自己的兩個孫子悄悄送走,這件事許多人私下都知道,當中憐惜竇府的人暗地裡希望這兩個孩子能夠平安長大,而另外一些人則在不遺餘力地尋找他們。
“終於有一天,太子的人從燕門關抓到了兩名少年,放進了天牢。
此事距離案發時已有年餘,師父因為覺得永王謀反證據不足,所以在不停地替他收集脫罪的證據,聽說這兩名少年被抓,於是當即跪求先皇留他們性命。
太子聽說此事,深怕夜長夢多,於是連夜下手。
等到師父拿著先皇的聖旨趕到時,那兩名少年其中已有一人已被殺死。
另外一個也已經服了毒.”
“那他後來死了嗎?!”
琉璃緊張地揪緊了衣襟。
“那一個當然已經死了。
服毒的這個,”徐原頓了頓,沉重而緩慢地吸了一口氣,說道:“師父穿過大半個宮城,將他背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