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上也開始泛紅,琉璃悄悄地跟桃子樹說,你要等著我回來吃,別讓人摘了去。

左邊鄰家李嬸知道她們要上京,給她煎了一大包好吃的雞蛋餅,右邊陳家的三姐姐送了最喜歡的玉荷色繡著小蓮蓬的頭巾給她,說,去京都,就要打扮得漂亮些。

如今那塊頭巾她還收藏在箱籠裡,也帶回來了,不知道三姐姐嫁去了何方?馬車很快出了鎮口,往西偏向東邊的一條曲道。

雖然琉璃特地選了清晨回來,不欲驚動那麼多人,可是許多鄉鄰還是經由縣衙得知了訊息,已經或近或遠地朝車隊行著注目禮。

這條路原先沒有這麼寬,應該是朝廷替外公修墳塋的時候順便修的。

外公的墳塋就在徐家屋後的山坡上,徐原略通堪輿,選的朝向極好,半路上就能見到半坡上漢白石磚石砌成的墓園,威風地立在松柏之間。

當然先回宅子。

徐宅周圍風光依舊,雖然對琉璃來說已經經歷了兩輩子,可是實際上算起來,她離開到如今,也不過十來年。

徐宅院牆下的桃樹李樹依然健在,只是粗壯了很多,左邊李嬸家的院子也擴充了些,看來應該人丁興旺。

右邊陳三姐家倒還是老樣子,陳三姐的父母親站在籬笆下往這邊張望,面上亦有激動之色。

陳三姐應該也早就兒女全福了。

琉璃這樣想著,唇彎了,眼角也噙出亮光來。

淮安王舉家南巡,又還有臨江王和竇家後人陪同,早就驚動了知府在城外相迎。

南下隊伍本就壯觀,如今再加上府衙的兵馬相護,更加顯得聲勢浩大。

馬車停在徐宅院內,祈允灝伸手牽著琉璃落地,眼前的徐宅煥然一新,面貌仍是當初的樣子,只不過用材和建造全都不同了。

官府既然來了人,那麼自然少不了一番拜見和敘話。

這一日就在喧鬧中度過了。

是夜劉威將隨行的府兵全部安置在徐宅周圍,翌日早上,琉璃便就便衣素服,讓人去請徐家周圍的鄉鄰過來敘舊。

鄉鄰們見著這位傳說中的淮安王妃如此謙遜,而她的夫婿年輕的淮安王也一身常服帶著小世子隨意的在堂前走動,沒有半點高高在上的感覺,慢慢地也放鬆了些許。

初五日琉璃在徐宅設宴宴請鄉鄰。

初六日琉璃開始帶著小嘟嚕在相熟的鄉鄰間串門。

初七日徐慎大祭,靳宣奏讀聖旨之後,琉璃與祈允灝還有徐靳兩家人一同在墳前跪拜。

初八日,沈氏和閔華陪著琉璃去赴知府夫人借縣衙後堂專設的宴席。

初九日又是知縣夫人設宴。

初十開始餘杭當地名門望族進來拜見。

一直忙到十四日,琉璃才終於得以喘下氣來,而這時來餘杭接他們上南田去的葉懷昌已經在來的路上了。

十五日天色放晴,一日之間積雪全部融盡。

葉懷昌於晌午趕到,不免與徐原靳宣又敘了番舊。

葉明見得父親也十分高興,葉懷昌見她數月不見已然在人前落落大方,眼裡也溢位滿心的喜悅來:“這幾個月果然沒有在王府白呆!”

十六日天色依舊大好,再過一日,便就要啟程去南田了。

琉璃瞅了個空子,帶著春香和秦江又到了外公墳地上。

冬日的陽光靜靜地灑在墳前草地上,草木獨特的清香顯得愈加濃郁沁脾。

琉璃在松柏下坐下來,閉上眼,就像十年前沒事的時候,總會這樣一個人坐在這裡,靜聽著周圍的鳥語蟲鳴。

她活了兩輩子,前世憋屈而亡,這一世風光已極。

但人生總還有些遺憾,比如為什麼她偏偏重生在九歲,在入何府之前,而不是在外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