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受到誇獎,反而會讓你一退再退,底線一步步降低。

隨後,阮母打來的電話她就一律不接,問她幹什麼,各種藉口,洗澡啊,上課啊,有時候跟父母談論就是浪費時間。

一個月也沒多少生活費,頂了天了一千二,這很多嗎?

交個話費,每月的飯錢,水果,一個星期一次奶茶飲料錢,衣服夠穿的,不買新衣服,一個月總有一次同學聚會,雜七雜八算下來,還超支了呢。

上一世,原身也是這麼多,但對於她來說,知道父母賺錢辛苦,體諒他們,節儉下來,一個月也夠。

可她是個花錢大手大腳,喜歡享受的人,這點錢真的不夠花,好在她自己創收了,實現了經濟自由。

幸福美滿的家庭,開明,知事理的父母,孩子總是有分享欲的。

阮橋殷可一點都不想跟阮父阮母分享,阮母是個愛錢的,像她老是把阮瑞平的工資攥在手裡,像他們仨從小到大的學費生活費全都是阮父一個人承擔的,有時候還伸手朝阮父要生活費。

要是被她知道自己有家底了,得,不用說,阮母肯定會鬧騰,想要拿走她賺的錢。

嗯,留個那麼一兩千塊就行。

“你要那麼多錢幹什麼?不如給我,我給你存著,以後你要是要錢了,找我要就是了...”阮母對阮瑞平也是這樣說的。

阮瑞平對阮父沒有那麼多耐心,但對於阮母,還是孝順的,幾個月攢了工資,阮母記得清清楚楚,打電話找他要。

“哎呀,你賺了錢,也給點錢給我花嘛!”阮母嘴上這樣說,實際上,錢到手,立即存起來。

家裡缺了什麼,提了好幾遍,她都不是肯花錢的。

比如空調,熱水器,比如出了問題的電視。

她會不悅的拒絕:“等你們賺錢了,想買什麼就買唄...”

“家裡有幾個錢?買了空調,以後你們都想待在家裡,不想出去工作!”

總之呢,各種藉口,無非就是不想花錢,花錢就跟挖心一般疼痛。

阮橋殷真的不能理解這種行為,有錢還不能花?

賺錢不就是享受的嗎?

難道死了還能帶到地下去?

她最是不喜歡阮母的這點說教了,買個水:“自家不是有水喝嗎?你有那麼多錢,從外面買水?”

“飲料喝多了不好,你也沒幾個錢,不必買的就不買了...”

她只是一個星期喝了一次可樂而已,被看到了,阮母立即就上綱上線,更是說道以後。

“等你以後成家了,就知道生活的不容易了,生活的苦了...”

阮橋殷默默的翻了好幾個白眼,想著:成家意味著吃苦的話,那她為什麼要成家?

說不通,完全說不通。

父輩的思可能就是這樣,但阮母實在是過度的看重錢了。

原身害怕父母放棄她,不管她的,還不是小時候來自阮母的心理陰影。

阮橋殷深深的皺眉,教育孩子是這樣教育的嗎?

她真的很不理解。

但凡原身不肯聽話,不願意幫忙的時候,阮母就會以“你不做?行啊,那以後我不管你了”

“你以後什麼都不要叫我”

“你幹不幹?那你以後別找我,別花我的錢...”

“你不聽話,不懂事,以後去找你爸,有事不要找我”

嚇得原身怕的不行,怕阮母真的不管她了,立即低伏討好。

這是什麼話?

威脅自己的孩子?

阮橋殷很難對阮母共情,即便知道她付出了諸多,但刻下的傷痕抹不去,陰影更是隱匿在心底深處,久而久之,積累起來,如何不產生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