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標價的木牌,超市內所有物品,都明碼標價。”
……
閒聊間就弄清楚生活超市的購買方式。
“哎,等等,這陶碗上的價是多少?”
人們在貨架之間穿行,到達目的地前,總是會不經意看見自己中意的東西,並忍不住停下腳步。
“您看這一橫一束,就是十,原價十文錢,開業優惠折價一成,現在賣九文!”
本來只是想到了家裡缺了口的碗,問上一問,結果發現,原價就比城裡賣的便宜一文錢,折價後,比城裡賣的便宜兩文!
頓時覺得,買個碗,能淨賺兩文了!
優惠只有年前有,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兒了,買!
於是口袋裡又多了兩個碗。
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逛了超市出來,都大包小包的,買了許多東西,花了比預計更多的錢,卻滿面紅光,因為他們花更少的錢,買了更多的東西。
聰明的把東西往大廳的櫃子裡一存,鎖上後,拿著鑰匙就輕輕鬆鬆的去逛集市去了。
年貨辦好了,無事一身輕,來就來了,不好好看看這集市怎麼行?
此時第一趟過江渡船已經來了。
後來的客人識字的看各種標牌,不識字的看著前邊人的動作,再有指引員稍作解釋,很快就明白了要怎麼做。
集市逐漸熱鬧起來。
早上這趟過江渡船,擠擠挨挨一船的人,大部分人都吹了一肚子的冷風。
進門後聞著右邊美食一條街飄來的香味兒,不自覺的就往那邊走了。
然後就大開眼界。
入目都是蒼蠅小館,說是叫小吃街部分的,賣什麼東西,都擺在門口,一眼就能瞧見。
見過的沒見過的,什麼都有。
小小的豆腐塊,在大鐵板上烤的蔥香四溢。
土豆塊裹著辣椒麵,黃中帶紅,直讓人流口水。
烤肉串,烤麵筋,烤豬蹄……
整個郡城的人長這麼大,都沒見過這麼多烤出來的東西,好似萬物皆可烤似的。
除了這些,還有各種病。
薄薄的麵糊糊,用竹片片一刮,就比紙還薄,打上一個雞蛋,刷上醬,捲上土豆絲、青菜、肉片等,說是叫煎餅的。
還有鞋底樣子的燒餅,一層疊一層的千層餅,餅皮裡打雞蛋的雞蛋灌餅……
每一樣都色香味俱全,恨不得一嘗究竟。
就是不買,在店門口看看這些常見的食材是怎麼做出這麼新奇好吃的東西的,也很值得!
看得多了,再不捨得的,也會忍不住買上一兩樣。
畢竟每種都不貴,大部分都是小几文錢。
這段街走完,不知不覺就飽了,進來時空著肚子,出來時扶著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