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擔憂的還是這兩個問題,宋玉善有理有據的解答了,這事兒也就這麼定了下來。
關於管事學堂的事,宋玉善考慮的最多,拿出了一整套的培養方案和管理條例出來:
“你們看一看,有不懂的,現在就問清楚。”
又是一番熱烈的討論,直到中午,用午膳的時候,還沒討論完。
想起和師姐的約定,宋玉善大手一揮,請在場管事一起去福滿齋用午膳。
浩浩蕩蕩十多個人出發往福滿齋去了,十分引人注目。
“宋家玉善不是去臨江郡城去了嗎?這就回來了?”
“聽說郡城那邊,仙人遍地,宋家小姐去了幾個月,現在瞧著都越發仙風道骨了。”
“什麼仙人,我可不信,不過就是出家做了道士,宋家就此絕後了,宋秀才怕是死不瞑目了。”
“噓,小聲點,宋家玉善可不是好惹的,你別看她今日手裡沒棍子,嘴裡就沒把門兒的了!”
“宋家書坊的管事又集體去福滿齋吃山珍海味去了。早知今日,當初我就該全家賣身到宋家,現在就享福了,一家老少都不用愁。”
“宋小姐旁邊那個穿道袍,長得很有福氣的姑娘你們認識不?看著有些面生啊!”
……
長得很有福氣的秦姑娘耳朵動了動,瞟了一眼自以為說話很隱蔽的人群。
“師妹,你家鄉的百姓,有點‘可愛’啊!”
可愛兩個字,她咬字尤其重。
都知道修士耳力非凡,郡城的百姓,可不會當街說這麼大聲的“悄悄話”。
“師姐別見怪,我拜師前,也從來不知道世上有修士,那時候我以為婆婆是江湖中人,想跟她學兩手防身的技巧來著。”宋玉善說。
她已經學會了避耳不聽別人的“竊竊”私語,只要不是真的把她當聾子,挑釁她,她都不會在意,隨他們去了。
在福滿齋開了個大包廂,一起好好吃了頓午膳。
下午師姐繼續去看印書,宋玉善和管事們則繼續開會。
天黑前,總算把管事學堂的事情討論的差不多了。
散會前,宋玉善讓他們內部選一個管事出來,不久後,隨著金叔他們去郡城,擔任郡城分坊的總管事,把郡城分坊辦起來。
最後綜合各方面的條件,選出來,站到她面前的竟然是馬小茂。
哭包的印象太炸裂,但是管事們對他的評價竟然都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