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來時拉了30箱300根規格的冰棒,十箱賣給了工地,是按照正常的銷售價,除去1分4的成本再加上活動,毛利收入208。

而剩餘的20箱冰棒,是按照批發價放出去,有冰棒冰袋還有冰糕,成本不一樣。

但統一按照1分4來算,這20箱冰棒毛利收入36。

一共是244塊。

雖然二十箱冰棒只賺了36,但這只是前期開展,況且縣城的小賣鋪還沒有轉完。

後續還要在臨近的村落鋪貨,縣城大概有220個村子,每個村子只有一個小賣鋪,就有220個。

地處平原地帶,村子跟村子連線,不僅村子多人口也很多。

而且這些地方放貨要多放,打得旗幟就是來一趟不容易,要多放一些貨備著。

一個村子放五六千根都不多,這點貨最多堅持兩天就消耗殆盡。

就按照六千來算,一天就能售賣十幾萬根,收入大概七八百。

分出去一半也是非常可觀的利潤。

想到這裡他都覺得麵包車不夠用,而且用泡沫箱拉貨的方式太佔地方。

但沒有辦法,誰讓他沒有冷庫車呢,前面只能靠這種辦法了。

但卻可以把麵包車改一下,鐵皮裡面貼上泡沫,直接改造成一個大泡沫箱。

腦海中思索著方法,時不時的指點一下李連山開車技巧。

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就過去三個小時,眼看著太陽越來越靠西,李連山也結束了練車。

“還不錯,我覺得再練三四天就能上路了。”

沈槐安點點頭,“練的很快,趁著天沒黑咱們把麵包車改一下。”

把想法跟李連山說了,兩人就直奔塑膠廠。

買了五塊兩米乘三米的泡沫板,又去買了發泡膠,兩人找了個空地開始改裝起來。

動手方面李連山是一把好手,量好尺寸就開始裁剪。

在天黑之前,終於是把麵包車後面,徹底改造成一個巨大泡沫箱。

兩人開車又來到了冰棒廠,廠裡的員工正要下班。

沈槐安找到了陳超,發現對方紅光滿面,嘴裡叼著煙跟下班的工人有說有笑。

“趙哥氣色很好,事情辦成了?”

他說的事情,就是拉徐子穆入夥的事情。

陳超笑著點頭,“多虧了你的辦法,果然打在了他的七寸上。”

朝裡有人好辦事,這是自古不變的道理。

看到他這麼開心,就趁機說道:

“今天送了一些貨,發現咱們要改進的地方。”

陳超連忙擺出虛心接受的態度,沈槐安的建議必須認真聽。

換做以前他不會當真,甚至心生反感。

“我建議按照一千根一個單位,統一放在一個透明袋裡。

這樣方便銷售,無形中還能增加銷量。”

陳超有些不明白,“怎麼就方便銷售、增加銷量了?”

沈槐安解釋:“之前冰棒是散裝,要多少根都可以,如果是還賣給零散腳踏車冰棒攤,自然無可厚非。

但現在在往外放貨,就不能這麼隨意。

按照一千根包裝好,就給別人一種感覺,最少都要拿這麼多。

貨拿到手後,他們就有壓力,想著要儘快出手才能回本。

無形中又增加了銷售動力。

原本一天就賣五百根,在這種雙重壓力下,就有可能賣一千根。”

聽完他的分析,陳超的眼睛都亮了。

道理很簡單,就是利用了人的心理。

但這麼簡單的道理,他就是沒想到。

是單純的智力層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