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場演唱會過去四天,林淺在E國的地質交流會上也待了三天。
在此期間,她見到了許多在地質學術領域裡的知名學者。
在交流會上,不僅使她學到了很多東西,同時也讓她感慨起華國在地質勘查技術應用以及創新能力方面,比起國外實在落後太多。
而他國的地質學者也是第一次在如此有權威的地質交流會上,看到林淺這麼年輕的地質專業技術人員,且還是來自亞洲,要知道,在地質學術方面亞洲普遍較弱。
大家都不禁好奇地打量起來。
等相互自我介紹後,知道林淺竟是來自華國。
最近華國在塔幹沙漠深處,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內竟找到了石油礦,當時這條新聞一出,在國際上反響很大。
因為憑現在國際最頂級的技術,他們也不一定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且是茫茫沙海中找到礦產,據說還是很大的油田。
很多人好奇華國的地質人員是怎麼做到的?
然當他們知道林淺曾是其中一員時,更是起了交談之心。
等開始交流後,林淺展現出了她深厚的地質學知識和經驗。
她對各種岩石的特性、成因以及地層結構有著深入的理解。在討論過程中,她能夠準確地識別不同型別的岩石,並解釋它們形成的原因和環境條件。
當涉及到岩石構造分析時,林淺表現得尤為出色。
她熟練地運用各種地質工具和技術,仔細觀察岩石樣本中的紋理、層理和節理等特徵。
透過這些細節,她能夠推斷出岩石所經歷的變形歷史和地質事件,從而揭示地下深處的秘密。
她的專業素養讓其他人都感到驚訝,因為她的年齡與她的知識水平似乎不成正比。他們原本以為一個如此年輕的人可能只是初涉這個領域,但實際上,林淺已經積累了相當多的實踐經驗和理論知識。
隨著交流的深入,大家發現林淺不僅在學術方面有造詣,還善於將複雜的概念用簡單易懂的方式表達出來。
讓他們不禁對她刮目相看,對華國的地質人才也有了新的認知。
在交流會結束的前一天,林淺一直盼望著能見到Ramsay,可惜他一直沒有出現。
這讓她心中很是遺憾,以後可能再沒機會出國參加這樣的交流會了。
在自由活動休息期間,一位來自F國的中年學者問道:“淺,你為何發呆?“(各位讀者,請自行腦補英文。)
“Ramsay 是我非常崇拜的一位學者,我在想今天能不能見到他。”
“會的,你如此的優秀,上帝一定會保佑你見到他。”
“謝謝。”
好在上天眷顧林淺,在最後一天的交流會上,她如願以償地見到了Ramsay,並且在會後,還與他單獨談了一會話。
Ramsay對她的那篇<關於沙漠地質勘探技術應用>很是欣賞。
林淺與Ramsay面對面而坐,她壓抑著心中的激動:”您好,Ramsay,我非常幸運能夠見到你。”
“淺,我也是。\"
\"我看了你的那份關於沙漠地質勘探技術應用的報告,這麼多年,你是唯一一個將我的數學理論來解決構造地質的實際問題,並且在此基礎上創新,得出一套屬於你自已的研究方向,我非常欣慰。\"
”謝謝您的認可。”
“如果可以,淺,我們E國的地質構造研究小組正式邀請你加入。”
林淺想了一下,最後拒絕:“Ramsay,首先謝謝您對我的認可,其次,我不會加入您的研究小組,抱歉。”
Ramsay尊重林淺的做法,“那真是太遺憾了。聽說,你迫切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