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為暖和的南方遷徙,而靠海的璃月港一年四季永不結冰,溫差不大,正是過冬的好去處。

於是各大部落像是約好了一般,在一年的秋季中,同時向著南方遷徙。

而在這遷徙的過程中,人們對食物在儲藏性、飽食度上有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廚師便誕生了。

他們把每個部落中最會做飯的人挑選出來,將其設立為一個單獨的職位——廚師。

而南遷路途雖然遙遠,但部落數量卻不少。

一路上人們遇到彼此會交換食物、結伴而行。

而在這場聲勢浩大的旅途中,各個部落的廚師又將自己所擁有的知識相互傳授。

每位得到從遠方而來的知識的廚師都大受震動,紛紛沉心研究起了烹飪技術,畢竟璃月港的冬天空無一物,只能窩在家裡不出來研究廚藝。

各個菜系也因此在此時開始有了雛形,每位廚師也真正有了一套自己的烹飪方法,並系統地傳授下去。

這些在第一次南遷中形成系統化料理風格的廚師們,也被後來的人們稱之為初代廚師。

只是璃月港終究只是璃月大地上的一隅,用來過冬尚且能承受,但如果這麼多人都居住在此,那這片土地的承載力是萬萬接受不了的。

吃穿住用行,樣樣都得不到滿足。

雖然緊靠海港,但是當時的人們沒有船隻,也沒有深入大海的經驗,無法獲得大海中的饋贈。

所以他們決定只在冬天的時候在此居住,一旦天氣回暖便立刻離開,返回到他們曾居住的土地上。

所以每年的人們就像是候鳥一樣,每到了秋季便會南遷。

而飲食文化也在這樣的遷徙中不斷碰撞,一步步地走向成熟。

所以時至今日,人們把依然堅持如此行事的廚師稱之為流浪廚師,用來紀念那段曾經支撐古璃月大地上度過艱苦歲月的眾人。

順便一提,白啟雲的家族,白氏家族,正是當年部落時代中研究料理技術最為深入的一隻部落,而如今白家的主幹,也就是老爺子這一脈,則是那位部落中最初的廚師的後人。

當小時候的白啟雲從爺爺口中聽到家族歷史的時候也曾激動過一段時間,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因為歷史的厚重感所帶來的優越感也逐漸散去。

畢竟,沒有人會因為你家祖上是不是廚子而在付飯錢的時候多給你一摩拉。

能夠支撐起酒樓生意的,永遠只有廚子的手藝。

好吃不好吃,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