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九 唐代美食 (第2/2頁)
成為了道士可以幹什麼 忽悠啊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唐僧肉的吃法就寫了這個啊!”
李鄲道還自主調製了香料。
“這些酥肉是用來祭祀祖宗的,色澤金黃,好似金條。”
炸完酥肉,老爺子又教李鄲道做麵點,什麼發財糕,婆羅門輕高面,七返糕,龍鳳水晶糕。
麵粉糯米玩出花樣,可憐了李鄲道又是要揉麵粉,又是要打米糕。
蒸熟麵點同時,老爺子又教起李鄲道做下一道菜。
“西江料”,用精選的豬肩肉剁碎加各種調料團成肉丸子,上鍋蒸熟。
老爺子用的就是李鄲道切的肉和軟骨,加上小茴香等東西,先蒸熟,再油炸,其實跟四喜丸子差不多。
李鄲道看去老爺子準備的食材還有“油炸青蛙”,名字叫雪嬰兒,只因為剝皮後的青蛙,白白嫩嫩跟嬰兒一樣。
還有什麼鵪鶉,羊雜……
老爺子做的是地道的唐代美食。
跟李鄲道的後世家常菜加上東拼西湊的各地代表菜差不多,一些是老爺子原本會的,一些是聽戰友們口述家鄉美食,琢磨著自己做出來的。
行軍之時,談起心事來,多是老家,說起老家,必然說起美食。
於是口頭做菜,一人做一道,只是都是窮苦人家,知道的好吃的菜就那麼一倆道,李寶京聽得多,就記了下來。
原本約定是說戰火過後,一起吃,卻從沒有過機會,只是老爺子一直記得這種事情。
每年過年除了祭祀自己家的祖宗,還要在路口祭祀那些一起作戰的,他手底下的那些兵。
李鄲道確實跟著老爺子學到了許多,如果需要寫一篇唐代飲食的論文,也能是言之有物的。
丫丫聞著香氣進來,老爺子將剛剛蒸熟的糕點,拿了一塊給丫丫:“小心點,別燙掉了牙齒。”
丫丫也不知道老爺子竟然做飯也好好吃,而且做的還是這種糕點似的美食。
而李鄲道做點糖果還行,做白案其實還真只會下麵條,包餃子,蒸饅頭,複雜點的,比如蘇州糕點,那是根本不會,當然也不是看看網路教程就能學得會的。
老爺子也叫李鄲道嚐嚐。李鄲道嘗過之後,只覺得味道挺淡,不算甜,不過中國糕點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甜。
再仔細回味,除了米麵之外,還有淡淡別的味道。
看了看蒸鍋墊著的原來是秸稈。
難怪有種這樣的自然清新的味道:“味道不錯,小孩吃的話,再甜些就好了。”
“太甜就奪了本來滋味,米飯是甜的,饅頭也是甜的,多嚼幾下,就有回甘了。”老爺子自己也嚐了嚐味道,點點頭。
“拿著裝盤擺樣吧,一些包起來分出去,剩下的拿來祭祀。”
年祭比冬至祭祀更加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