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最佳化電池 (第1/2頁)
中國製造投資567元是真的嗎 大木參天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趙飛早上醒來,都不記得昨晚怎麼回來的了。洗漱完清清頭腦,想起昨晚的事情。特種零件加工肯定能做,但是如果客戶要參觀廠子,看裝置就很麻煩。可不讓客戶看,又很難接到生意。畢竟複雜零件誰也不會隨便給人加工,搞壞了耽誤時間不說,還損失材料,尤其是特種合金,材料就不便宜。除非有其他廠子接單再轉給我,這樣又打不出名氣,反正是不太容易操作。如果自已生產產品自已去銷售,可能還沒人會來看廠子。至於生產什麼產品呢?
趙飛想,產品不能太超前,太超前了引人注目。還要有足夠的價效比,好銷售。突然,手機滴滴的叫了一聲,趙飛低頭一看,手機電池電量不足,昨晚忘了充電了。趙飛找出充電器插上手機。對啊,做手機電池吧,我也不用去發明什麼新材料,就在傳統手機電池的基礎上,改變生產方法。用原子生產的方式,肯定可以大大減少導體和離子層的厚度,也可以保證足夠的絕緣度和均勻程度。就在體積不變的情況下,僅僅增加層數,就可以大大提高電池的容量。
說幹就幹, 趙飛把手機電池摳了出來,放在基地的中心區,開啟了掃描功能。
“掃描開始,發現初級能量儲存器,
結構掃描開始,結構掃描完成。
功能分析開始,功能分析結束。”小白說道。
“可最佳化結構和材料,是否最佳化?”
“能否只最佳化結構?”趙飛心想,可別弄出點地球上沒有的東西,不好解釋。
“可以只最佳化結構,最佳化預測可提高儲能8倍。”
“8倍,太多了啊”趙飛擔心的說
“如果只最佳化產品結構的精度和均勻度能增加多少電量?”
“最佳化結構均勻度和精度,可以增加2倍電量。”這個可以,2倍電量,足夠市場驚訝了!而且不需要新電池技術,沒有特殊結構。就是導電帶厚薄均勻,材質均勻,電解質成分均勻。如果拿去檢測,查不出任何異常,但電量就是增加了兩倍。更接近現有結構的理論電量。
“最佳化開始。”隨著聲音響起,光幕掃過電池,光幕那邊出來的依然是這個電池。
“最佳化結束。”
這就完了?看著外觀沒什麼變化的電池,我有點不相信呢。不管了,先按上手機,開機,電量是滿的,看來最佳化時連電都充上了。看看實際能用多久。
“小白,顯示最佳化後電池的效能。”我對小白說
“最佳化後,電池電量從2000MAH,變成4300毫安時,充電電流由2000mA,提高到4A”
“就是說充電時間不變,體積不變,電量增加2倍。”趙飛激動的說,趙飛又找出段影片,放了一會,再看電池容量。沒動啊,還是100%,真抗用。
“小白啊,這個電池要是批次生產的話,麻煩不麻煩啊。”趙飛問道
“你是要重新生產,還是用舊電池升級?”小白問道
“重新生成怎麼樣?”趙飛心想,先看看麻煩的生產方式
“由於產品結構簡單,建議製造專用裝置來生產。專用裝置生產效率比傳統方式高,材料消耗成本也比傳統方式小,應該不大於普通電池原來的成本。”
“那你能製造專用裝置嗎?”
“可以,雖然沒有資料庫支援,但我可以直接複製製造基地的部分功能。可能效率無法根據生產做最佳化,不過生產還是可以的。只要有足夠的材料。”
“如果用現成的電池,做最佳化處理,是否會快些。”
“生產效率差不多,裝置簡單些,而且不用購買原料了。”
趙飛心想,製造專用裝置自已生產,要購買原料;賣給別人,還要別人接受。如果直接買別人的產品,最佳化出售,雖然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