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都被細緻入微地記錄下來。

果然,正如他所預料的那樣,這裡不僅有著處於不同生長階段的植物,還有許多尚未萌發的“種子”隱藏在泥土之中,等待著適宜的時機破土而出。此外,或許還存在一些不為人知的繁殖方式,等待著人們去揭開其神秘面紗。

經過一番緊張忙碌的資料採集工作後,掃描結果透過複雜的演算法處理轉化成了一幅清晰逼真的虛擬三維影象。這幅影象彷彿將整個區域的生態環境完整呈現在眼前,讓人能夠直觀感受到其中蘊含的奧秘和生命力。

鄧凌滿懷興奮地將這份珍貴的影象資料帶回營地,準備與趙飛一起仔細研究分析,期望從中找到更多關於這個未知世界的線索和答案。

經過兩人仔細的分析,去除一個個干擾資訊。最後發現這種植物不是用種子繁殖的,因為環境缺水,即使有種子也無法吸水萌發。繁殖方法居然是從成年植物的根上長出一個分支,這個分支上會萌發一棵新的植物。這新長出的植物一旦成長起來,和原植物根上的連線就會萎縮。植物成長後,根系上會出現一個膨大的球。這個球外邊是一層厚厚的殼,鎖住裡面的水分和營養。一旦環境太惡劣,地上的植物就會枯萎,只保留地下的小球。一旦環境合適,這個小球又會重新萌發。

複製趙飛仔細分析了這個根瘤的分子結構,找到了萌發的根源。然後根據自已的經驗,重構了一個活力充足的根瘤。將這個根瘤種植在火星的自然環境裡,等待確認這個合成的根瘤是否可以萌發。

另一邊,考慮到既然火星這麼久沒有水,依然還能儲存生命。那會不會還有其他能夠萌發的植物呢?或者是細菌?甚至到來的木衛二的液態海洋中會不會有生命存在呢?

想到這裡複製趙飛又製造了一艘近地飛行器,在飛行器裡安裝了掃描裝置。然後讓近地飛行器自主掃描火星整個表面一公里深的區域,無論土地還是水面。

在那漫長而又緊張的飛行器掃描火星期間,人們都在焦急地等待著結果。然而,就在這看似平靜的時刻,一個驚人的變化悄然發生——根瘤開始萌發了!

如今的火星環境與最初相比,簡直有了天壤之別。曾經那個水分日益稀少、溫度低得讓人瑟瑟發抖的火星早已成為歷史。經過一系列的改造和努力,這裡的水分逐漸增多,不再像以前那樣匱乏;同時,溫度也明顯上升了許多,使得這片土地煥發出勃勃生機。

正是在這樣有利的條件下,植物們展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那些被精心培育並製造出來的根瘤更是充滿活力,彷彿擁有無窮無盡的力量。僅僅種下短短的三天時間,令人驚喜的一幕便出現了:嫩綠的嫩芽迫不及待地鑽出了地面,它們像是一個個好奇的孩子,探頭探腦地張望著這個全新的世界。這些嫩芽纖細而脆弱,但卻蘊含著無限的希望和潛力。看著它們頑強生長的模樣,人們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暖流,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複製趙飛和鄧凌看著掃描回的資料,面面相覷。一旦有了水分,這個星球居然成了生命星球。掃描發現了幾十種生命,有綠色植物,褐色水藻,硝化細菌,氧化鐵細菌,水熊蟲,絲狀黏菌等等。雖然大多都是低等生物,但一個荒涼了幾千年或者更長時間的星球,居然一有水就出現這麼多種生命。

小白根據掃描的資料,重新設計了初期生命分佈的規劃。在飛行器裡安裝好護罩,將飛行器改造成生命播撒器。讓飛行器在飛過對應的區域時,在土地下面生成各種植物種子和生命;在水面下複製各種細菌和水藻。

飛行器出發了,幾天後火星將變成一個生機勃勃的綠色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