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儘快去月球開展研究,紛紛申請中國的永居身份。

就在這個時候,月球科研團隊的成員們驚喜地發現,在月球那獨特的低重力環境之下,許多困擾人類多年的老年疾病竟然能夠得到顯著的緩解。這一驚人的發現猶如一顆重磅炸彈,迅速引起了全球範圍內的廣泛關注和熱議。一時間,\"月球養老\"這個曾經被人們視為天方夜譚的概念,如今卻成為了炙手可熱的話題焦點。

就在人們還沉浸在登陸月球的喜悅之中時,中國政府很快便對外宣佈:“月地將開啟定期航班!”這一訊息猶如一顆重磅炸彈,迅速引起了全球的關注。

根據計劃,每個月都會有一班航班從地球出發前往月球,每次航班可搭載乘客一千名。這個數字雖然比不上第一次登月的規模,但對於普通人來說,已經足夠令人興奮。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中國政府再次展現出強大的科技實力。他們製造了一艘小型飛船,這艘飛船可以容納 1200 人,專門用於往返於月球太空港和地球太空港之間。相比之下,那艘曾經帶領人類首次登上月球的巨型飛船則被停留在了月球太空港,作為緊急撤離之用。這樣一來,不僅能提高運輸效率,也保證了旅客的安全。

隨著定期航班的開通,更多的人有機會親身體驗月球之旅。這些幸運兒們將在月球上度過一段難忘的時光,感受宇宙的奧秘和無盡的魅力。同時,這也意味著中國在太空探索領域取得了新的突破,進一步鞏固了其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

月宮城的熱熱鬧鬧,趙飛並不感興趣。好好的地球不待,跑到荒涼的月球上幹什麼?除了科學家,恐怕大多數都是獵奇吧。不過,這次行動的資料資料,趙飛可不能放過。讓小白透過網路全部複製了一份。如果趙飛想去太空,自已造一艘飛船就好了。不過這次小白可沒那麼輕鬆就搞到資料了,現在網路上有不少小白的兄弟,他們跟小白是一個水平的。要不是趙飛有幾個基地做小白的算力支援,還真不一定能拿到這些資料。

月球上沒有生命,意味著很難直接找到足夠的碳,氫,氧。月球城裡需要的食物,水都必須透過原子轉化的方式來合成。這樣轉化需要的時間就成了限制人口發展的瓶頸,好在到一定規模後,可以實現原子的迴圈利用。但前期滿足三個月球城的需要就已經是很大的負荷了。

這也提醒了科學家,再建設新城需要提前儲備有機物。於是一批新城市護罩優先被生產出來,在月球的荒野上覆蓋一個個區域。然後在每個區域裡放置一臺自動機器,將護罩裡的土地轉化為能量儲存起來。護罩內的土地挖深後形成一個個大坑。當大坑深度達到十米時,固化坑壁。開始合成氫氧兩種元素組成水儲存在坑裡;合成氧氣氮氣釋放到護罩中;合成水生藻類釋放到水中。這樣一個適合人類的小環境就可以生成了。後期需要建城時,擴大護罩連通湖泊就是錦繡江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