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火柴等物品依次放入袋子裡。

他想了想,決定先不把鞭炮放進去,因為如果把鞭炮和麵放在一起,面就沒法吃了。

還是等以後有機會再把鞭炮拿出來吧。

想了想又拿出了一把糖放在了挎兜裡,然後又從空間裡拿出了一包瓜子和山楂放在了挎兜裡面,但是他並沒有拿出太好的水果,因為那樣的話不好解釋,也不符合現在的生存環境。

接著,他又拿出提前買好的窩頭,用報紙包了十幾個放在了麻袋裡,打算回家的時候再吃,畢竟從早上到現在一直沒有吃東西,還是比較餓的。

易立東現在才感覺到餓還是比較好的,因為這段時間吃的比較好,又是肉罐頭又是下館子的吃了幾頓有油水的飯,肚子裡有點油水了。

要知道這個年代的社員全年也沒有吃過這麼好的東西啊,別說肉了就是油都很少見,包括現在的大食堂也一樣,能吃到油水的時候屈指可數,這也是這個時代糧食不夠吃的主要原因之一。

主要是現在的人太能吃了,就像易立東幾人下館子那次,六個菜加上二十個窩頭都吃完了,這還只是孩子,而且有肉有菜的油水肯定大,要是隻吃窩頭的話估計三十個都不夠。

易立東也總結了一下現在的人為什麼能吃,因為他自已來到這個世界也是經常的感覺到餓,歸根結底還是沒有營養。

因為計劃經濟時代,糧食配置是人為主導的,而且不能以市場需求為導向。

因此,糧食的產量、質量和種類都受到很大的限制。

這就導致飯菜味道清淡,營養嚴重不足。大米里面甚至有小石子和雜草籽,這些在現在都很正常,就這還是說的城市人口的口糧,農村的主要糧食是玉米麵和紅薯。

可以想象一下這東西的營養價值,因此,人們只能靠數量來填飽肚子,吃的多才能讓肚子有飽腹感。

這也是大家吃的多的原因,即使吃這麼多也會很快感覺到餓。

在易立東的記憶中,剛開始大食堂的時候,有的人一頓飯能吃下8個大饅頭,不是那種小的,是純手工的那種大的,就這還撐不到下次飯點,可以想象一下就按這個飯量別說現在這個時候了,就是再好一點的年頭也不可能吃飽的,也就是在大食堂可以敞開吃才敢吃這麼多吧,關鍵是還沒到點就又餓了,這就有點嚇人了。

現在讓易立東說,最主要還是沒有營養,這種食物供給的大背景下,‌人們為了生存和滿足基本的體力需求,‌不得不攝入大量的糧食。‌

等易立東把這些都裝完之後,他又把前段時間大娘給自已買的一塊布放在了麻袋的上面,這塊布可是不能忘記帶回去的,畢竟這是大伯一家對自已家的一片心意,可不能辜負了,要第一時間告訴母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