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體育報》:“主教練的戰爭!巴勒莫六比一屠殺安德萊赫特,切爾西四比零皇家貝蒂斯!”

《羅馬體育報》:“何天啟變廢為寶!謝魯、維亞納雙星閃耀!”

《都靈體育報》:“寧在巴勒莫替補,不在老婦人首發!裡皮鎮不住的刺頭,為何成了何天啟的好寶寶?”

《前途報》:“阿什利·揚大爆發!和米多、謝魯、維亞納並稱‘多謝納什’球王組合!”

但這些媒體都沒有抓住精髓。

只有《太陽報》不忘初心:“何天啟滑跪慶祝留下三道槓,小腿又粗又長!莫妮卡芭芭拉慧眼識柱,天天‘快至人口’!”

一時間,人們終於知道了為什麼莫妮卡和芭芭拉都纏著何天啟不放手了。

如果不是這次滑跪露出“馬腳”,她們的快樂,大家根本想象不到。

何天啟的私信更多了,甚至一些比較有名氣的女演員都開始聯絡他,想要嚐嚐鮮。

當然,幾位球王在比賽中的踢法,對球隊是有影響的。

何天啟不看球員面板,都能知道有一些球員對“三球王”的特權不滿。

憑什麼他們可以?所以何天啟臨時修改了一些訓練專案。

增加了一些技巧展示類的訓練,和一對一單挑訓練。

維亞納、謝魯、米多的優勢一下子就體現出來了。

隊內普通球員,在這些專案上比不過他們。

比如絕對速度比他們快很多的瓦倫西亞和范佩西,在障礙盤帶中的速度就遠不如“三球王們”。

進攻性很強的格羅索,幾乎全能的託尼、圖雷,在小技巧上完全做不到他們那麼花哨、好看、拉風。

勤勤懇懇的馬斯切拉諾、多面手卡拉格、小將蒂亞戈·席爾瓦、佩德羅、哈姆西克等人更是學不來這種裝逼的踢法。

而迪馬利亞雖秀,但身子骨太單薄,一碰就倒,缺陷肉眼可見。

只要不上比賽級的高強度對抗,三位球王就幾乎沒有缺陷,一對一的時候,他們都快把球場秀翻了。

也就裡貝里能夠穩壓他們幾位。

所以一些人心中的疙瘩也就解開了。

技不如人,沒什麼好說。

當然,同樣的結論有不同的結果。

亞亞圖雷就苦練小技術,希望把自己的腳法變得更加華麗,假以時日也有成為中場核心的一天。

范佩西則不為所動的繼續練習射術和內切,增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佩德羅等天賦相對有限的球員則更加鑽研戰術和跑位,訓練自己的體能,用這樣的方式提高自己的競爭力。

迪馬利亞想要增重,被何天啟勒令停止,他才十七歲,還沒到開發身體天賦的時候。

過早掛肉、過重的力量訓練、過大的比賽強度,都有可能導致天才球員夭折,亦或者是早衰。

一般來說,十九至二十歲開始,是力量鍛鍊的最佳時機。

原本可能出現的負面影響,反而變成了正面影響。

無論是看不慣三球王的,還是羨慕他們的,都在背地裡給自己加擔子。

巴勒莫不是一支很卷的球隊,何天啟從不在訓練方面給球員高壓。

但他設定了一系列“加練獎勵福利”。

包括但不僅限於提供豐厚的晚餐、九點過後補貼交通費、加練全勤、加練天數超過百分之五十後開始享有績效加成、以及可能存在的優先上場機會等等!

高壓只是環境,不能是手段。

利誘才是讓社畜們累到死的方法。

所以在外界看來,巴勒莫各種人性的光輝。

但其實他們內部的加練強度,大到黑奴都要落淚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