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仁丟球后,試圖猛打一波,困獸猶鬥。

第三十五分鐘,薩利連續晃動,挑戰格羅索。

巴勒莫替補席上的迪馬利亞,因為名字和天使相同,打的又是邊路,所以有球迷叫他天使之翼。

但這個名字的最開始由來,則是薩利哈米季奇。

這是初代天使之翼。

砰!薩利看隊友跑到位了,一記回傳。

薩尼奧爾直接傳中,質量非常高。

不過足球被莫塔解圍出了底線。

角球。

角球開出來後,圖雷又完成了第一點的解圍。

巴勒莫高個子太多了,防空不成問題。

然而拉姆在外圍接到了足球,一腳遠射。

扎卡爾多及時到位,用身體封堵了這次射門。

比賽進入了白熱化階段。

上半場也接近尾聲。

第四十二分鐘,裡貝里藉助格羅索的套邊,成功過掉薩尼奧爾,但在傳中之前被積極薩利飛鏟放倒。

這是他唯一能阻止裡貝里的方式。

薩利因此吃到了一張黃牌。

莫德里奇開出一顆戰術任意球,裡貝里橫敲,卡拉格直接遠射。

可惜打的稍微高了點。

但中後衛有這個射術,也算是不錯了。

放在其他球隊,這基本上屬於中游射術。

但在巴勒莫,這就是墊底的射術,也是有威脅的。

卡拉格:nmb!

很快,上半場比賽結束。

在更衣室內,何天啟就對拜仁的觀察,對球隊做出了新的要求。

他發現這支拜仁沒有他想象的強。

因為他們場上沒有絕對的王。

甚至……搞不好都不如皇馬十六郎。

皇馬:這個韻非得押是吧?皇馬老是老,而且攻守失衡。

但巨星的底子在那裡,真正進攻的時候,威力還是很強的。

只是面對巴勒莫的高位壓制,他們疲於防守,沒什麼還手的機會。

而拜仁不同。

拜仁這幾年不斷引援,儘管不算大手筆,但球員能力、位置方面是均衡的。

只是一直沒能揉捏在一起,產生化學反應。

很重要一個原因就在於馬加特對邊路戰術的執著。

前面說過,拉姆就是在他執教斯圖加特期間被髮掘的,攻守全能。

來到拜仁後,馬加特也對拜仁進行了自己的改造。

單看邊路配置,拉姆+澤·羅伯託和薩利哈米季奇+薩尼奧爾的兩翼配置絕對豪華。

可能有些球迷不瞭解澤·羅伯託,但這位當年和巴拉克一起在藥廠勒沃庫森拿了三亞王,他是當時球隊的中場核心,德甲助攻王。

踢到四十三歲才退役,也是一位足壇活化石。

替補席上,這四個位置還有紹爾、代斯勒、施魏因施泰格等等替補球員。

配置不比巴勒莫這四翼齊飛差。

但攻勢上,拜仁差了挺遠。

根源很多人都找不到。

包括瓜迪奧拉都沒想到拜仁被壓制的這麼慘。

“中場!”何天啟告訴了瓜迪奧拉正確答案,“我們的中場和拜仁的中場是不一樣的。”

“拜仁也發現了他們四翼齊飛後,攻勢不夠兇猛,所以他們堅持了雙中鋒的踢法,比我們多一個前鋒。”

“再加上一個不斷前插創造機會、參與爭頂的巴拉克,他們在進攻端投入的球員很多。”

“但是……”

何天啟把瓜迪奧拉的戰術板筆記上的紙折了一下。

上面的陣型圖被劃分成了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