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十四出海基本一個月回威海衛一次,不過可惜的是,前兩次兩人除了出去撈了點魚之外,並沒有其他收穫。
他們倒是也找到海島上去過,可那種面積不大的小島上面,就只有鳥類和猴子,根本沒人。
不過風景倒是挺好的。
兩人自小在京都長大,原本對大海也沒什麼概念,來了威海衛之後,每天面對的都是一望無際的深海,起初當然也是震撼的。
可看得多了,就覺得無聊。
海島上的風景就不一樣了,海島附近都是淺海,水質澄澈,風景宜人。
胤礽聽完兩人的描述之後,就讓兩人再去一趟那荒無人煙的海島,清理出一塊地方建造駐地。
反正現在那些海島都還是無主的,誰先發現就是誰的。
這些駐地日後可以成為漁民,亦或者巡航艦隊的落腳點。
胤礽還心血來潮,用橡膠和玻璃,親手設計了世界上第一個浮潛的泳鏡出來。
拿到海邊跟兩個弟弟示範了一次之後,兩人便成了浮潛泳鏡的忠實粉絲。
在出海去荒島之後,每天除了安排下屬清理樹木雜草,就是抱著泳鏡去海里觀察海底的情況。
沒多久便把全身都曬得黢黑,還褪了層皮。
兩人這才肯消停。
胤礽將泳鏡搞出來之後,又想起了另一個很實用的東西,那就是顯微鏡。
顯微鏡對於醫學和生物學的作用無疑是巨大的,它能加速人類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胤礽只是知道一些顯微鏡的原理,畢竟初高中的生物課也不是白上的。
但顯微鏡的部件,他只記得目鏡和物鏡,還有裝載目鏡物鏡的架子。
其餘的東西,他就忘的一乾二淨了。
可只知道這幾個部件,對其他研究顯微鏡的人來說,已經是莫大的優勢了。
蒸汽機的研究已經走上了正軌,胤礽正愁沒事兒做,顯微鏡就成了他的新目標。
胤礽在後勤處找了兩個擅長木工的職工家屬,便開始打磨起了大清的第一臺顯微鏡。
其實他在後世屬於文科生範疇,可來到這個世界之後,現實硬生生將他逼迫成了一個理工男。
偶爾他也在想,要是第一世的時候,他一開始學的就是理工科該多好。
說不準這個時代就能派上大用場。
然而這想法也只存在了極短的時間,就被他拋諸腦後了。
要是他學的理工科,他能不能把家裡的債務還清都兩說。
他研究生畢業之時,即便競爭壓力沒有那麼強,可賺錢的速度,也絕對比不上在金融行業的速度。
想他幹了兩三年之後,每個月拿著幾萬塊的工資,手裡管著的基金股票就有上千萬,胤礽心裡頭就覺得人真是個奇妙的生物。
如果那些東西能賺錢,他還用苦哈哈的打工拿死工資嗎?
就在幾人忙得不亦樂乎的時候,京城也非常熱鬧。
起因是華玘在千香樓看上了一個清倌人,不巧的是,常寧的小兒子文殊保也看上了那女子。
兩人爭風吃醋,在千香樓大打出手。
華玘的地位是比不上文殊保的,但誰讓文殊保的額娘是吳應熊的女兒,因著早年間的三藩之亂,朝堂上對吳三桂那一家子都沒什麼好感。
常寧起初對吳氏還是有幾分憐惜的,可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份憐惜逐漸淡去,就開始冷落起了吳氏母子。
任由妾室們對吳氏百般刁難,導致吳氏生玩文殊保不久就去世了。
華玘年長文殊保兩歲,又有身邊狐朋狗友助陣,所以文殊保直接被華玘打斷了一條腿。
這下可算捅了馬蜂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