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再次醒來,屋子裡頭只零星搖曳著兩三盞燭火。
他只是睜開眼睛,看著床頂,沒有發出任何響動。
作為皇太子,不算何柱兒,侍奉在寢宮的太監宮女各四人,哪怕他在床上翻個身,都會有宮女撩開床簾檢視他的情況。
胤礽此刻並不想被打擾,便只是睜著眼,靜靜的躺著。
上輩子穿到胤礽身上,獲得了他全部的記憶,在經歷了最初的興奮和新奇之後,心中又不可避免的生出了產生了巨大的惶恐。
在他的時代,就算社會上有以各種形式存在著的階級之分,但在生命面前,所有人的權力都是平等的。
哪怕有不公,那些有權有勢的人也不敢明目張膽的來。
那些髒事爛事都是他這些沒什麼背景還想往上爬的人乾的,那些人得了好處,便分他一口湯喝。
所以,他死的時候沒有任何怨言,因為沒有人逼迫他做那些事,一切都是他自願的,抵命理所應當。
在這個時代就不同了。
上位者想要下位者的性命就如同碾死一隻螞蟻一樣簡單,甚至不需要緣由。
他一個穿越者,即便擁有了原身的全部記憶,可是思想、性格、行為習慣,以及對皇權的敬畏之心都跟原身有很大的區別,萬一哪方面表現的與原身不同,讓康熙起了疑心,多方試探之下確定他並非原身,那他接下來的命運可想而知。
除了被切片,他想不到別的可能。
所以上輩子的這個時候,他過的膽戰心驚、謹小慎微。
這輩子,胤礽反而不怕了。
就算康熙察覺到他和原來的胤礽不一樣,那結局也不過是一死而已,他已經死過兩回了,還都是在清醒的時候感受著自己死亡的,所以,他現在無所畏懼。
其實胤礽骨子裡是個樂觀的人,即便他的兩世結局都不大好,但那又如何,第一世他被逼無奈做了許多錯事,死了也是罪有應得,上一世已經是他賺來的,倒是沒想到他還有第三次機會。
呼吸著空氣中瀰漫的安神香香味,胤礽不由回憶起上輩子最後的時光來。
人性是這個世界上最複雜的東西,是他一開始就想錯了。
他一腔熱情和孤勇的以為,他能憑藉自己後世的見識和眼光,給這個封建王朝帶來一些小小的震撼,讓他們不要盯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著眼世界去發現更廣闊的舞臺,讓後世子孫可以免於被壓迫、被侵略的命運,但現實卻給了他一記響亮的耳光,讓他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前世臨死之前他都想不明白,他明明有上帝視角,有康熙的偏寵,還滿朝文武近半數的支援,為何會是那樣窮途末路的結局。
直到一杯毒酒穿腸而過,看著滿屋子不忍又無法言說的兄弟,他忽然懂了。
其實,真正導致他死亡的,從來都是他的自大與傲慢,他天真的以為,給這個世界的人畫上一張能讓他們的後代吃上幾輩子的餅,就能讓他們死心塌地的為後代考慮,可他忘了一點,從古至今,這片大陸上就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作為皇太子,他清楚的知道,即便人口巔峰時期,滿族男丁只有幾十萬人,但漢人百姓卻有將近兩億,康熙靠什麼統治那麼遼闊的地域?不就是靠著底層百姓的愚昧。
普通百姓若是都讀了書,對這個世界的不公有了清晰的認知,那麼反抗的機率就會大大增加。
他是明白百姓意識覺醒的好處,但大清的上位者們顯然不知道,他們只看到了胤礽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威脅他們的統治地位。
可笑他幾十年如一日的教化普通百姓,恰恰與康熙的政治理念背道而馳,所以落得那樣的下場,是他活該。
只是可惜了,他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