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玄宗李隆基時期,府兵制正式被廢除!!】
什麼!!
李世民驚了,自己用的好好的,極為順手的府兵制居然被廢除了!
李隆基這個王八蛋!他好像是朕的曾孫吧!
等朕死後,就去地府等著這傢伙,要是這傢伙還當皇帝、還敢廢除府兵制,朕非得臭罵這傢伙一頓!
由於長期觀看李祐日記副本,導致李世民對於大唐後面的皇帝的事情有了一定的瞭解!
看到府兵制這麼好的東西被廢除,他下意識認為李隆基這傢伙就是個昏君!!
不過李祐接下來的話,卻是徹底改變了李世民的想法。
【府兵制度好是好,但是這個制度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缺點,那就是這種制度只適合於存在和平時期,一旦發生了戰爭,這些沒有經過系統軍事訓練計程車兵很難在戰爭中取得優勢。】
【難道李二沒有感受到大唐軍隊作戰力量下降了麼?能大勝仗的主要靠左右武衛大軍這種職業軍種!各地府兵...還真就是輔兵!】
李世民:.....
李祐這兩句話,讓李世民啞口無言,不過心裡還是有些不服氣!
就算戰鬥力減弱,但我大唐軍隊依舊是所向披靡,勝仗無數....
李祐自然不清楚李世民內心是如何想的,不過李祐內心還在繼續分析著。
【“府兵制”失敗的原因,第一,重要性有所變化“府兵制”最主要的特點之一就是“士兵”與“農民”二者之間的身份可以相互轉化,在和平時期,這些“士兵”成為“農民”。他們成為種植農業的普通農民,可以在農業繼續為國家做貢獻,在有軍事戰爭的時候,這些“士兵”就可以隨時上戰場。
這種“全民皆兵”的制度可以減少國家的軍費的開支,同時又能減少士兵家庭中的稅收負擔,是一個一舉兩得的政策。
這些“府兵”即使是在和平時期,也需要定期接受一定的軍事訓練,在唐朝建國初期,這個時候戰爭也許會間斷性開啟。再加上唐太宗對於武官的重視,因此可以說這些“府兵”也得到一些重視。但是後來隨著時間的推進,和平成為唐朝的“新常態”。
因此這些“府兵”越來越得不到重視,甚至成為王公貴族修建房屋的工人,這樣身份的轉變,使得“府兵”越來越不喜歡參加軍事訓練。】
李世民:成為王公貴族修建房屋的工人,這就有些過分了啊!
不過轉念一想,他李世民修建大明宮不就抽調了不少府兵來修麼,現在看來這是開了一個不好的頭啊!
【第二,唐朝的疆域擴張,唐朝的疆域擴張可以看作是“府兵制度”走向結尾的主要原因。唐朝歷任皇帝有著超強的“事業心”,在社會平穩執行之後,他們開始將目光轉向邊疆,開拓邊疆就需要一定的兵力。
毫無疑問就是這些“府兵”,起初這些府兵是可以將軍事訓練與農業生產結合在一起,因此不需要這些府兵遠離自己的家鄉,但是開拓與戍守邊疆就需要遠離家鄉。再加上府兵有限,無法實現輪換的目的,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府兵制度逐漸失去的人心與活力,走向了結束。
唐朝的“府兵制度”在剛開始的時候為唐朝節省了軍事開支,做到農業生產與軍事活動不耽誤,尤其是在和平時期,府兵制度的優越性很強。
只是在後來唐朝的皇帝開始主力於疆域擴張的時候,這些府兵只能被迫遠離自己的家鄉前往邊疆地區。又由於府兵人數不多,但是唐朝的擴張活動一直在加強,使得府兵制逐漸失去了活力,走向了結束,至此,不需要國家出軍費組織的軍事組織,也隨之告知結束了。】
【第三,大唐在天下各處設定軍府,但軍府只是管理府兵的戶籍、日常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