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跟你說。”

辛啟珍說著就朝著天策府內走去,馬周也連忙跟上。

天策府中。

李祐面見了辛啟珍和馬周。

“你說你叫馬周?!”李祐又驚又喜的問道。

對於馬周,李祐可是再熟悉不過了,這位可是僅僅用了十五年時間就從寄人籬下的閒人,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

更為重要的是,馬周不僅是大唐名相還是大唐賢相!

馬周少孤貧好學,武德年間為補州助教,後辭官西遊長安,客居中郎將常何家,得起推薦為京兆府主簿,一次他為何常書寫奏章,所論二十餘事,皆切中時弊,唐太宗即日召見,任命為門下省任職。歷任監察御史、給事中、中書舍人、任中書令,兼太子右庶子。

他勸唐太宗以隋為鑑,省徭役,恤民力,如貞觀初之節儉,慎選地方官吏,對諸王勿過優厚,勿令宗室功臣世守封土等,多為唐太宗所納。

在擔任中書令期間,規勸唐太宗要處理好與太上皇李淵的關係,處理好諸王的問題,處理好近侍人員的問題、“節儉於身,恩加於人”,重視州縣官員的選任。

總之,馬周在貞觀年間,針對當時存在的諸多重大問題進行利弊分析,並及時上書唐太宗,或者使已經出現的失誤得到糾正,或者見微知著,提示了對將要發生的事情進行干預的原則和方法,從而為貞觀年間的政治改良乃至“貞觀之治”的形成和延續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馬周的政論雖然是圍繞特定時期的具體情況而展開的,但他所闡發的許多觀點,卻具有一定的普適意義和價值,因而得到了後世歷代開明統治者的重視,甚至成為此後一千多年當政者處理政治和社會問題的基本思路。

“臣的確是叫馬周!”馬周有些疑惑,“莫非殿下認得我?”

“哈哈,當然認得了!”

李祐直接大笑起來。

自從上次他那個便宜舅舅幫他召集了一大批奸臣酷吏後,李祐一直以為自己這裡成為了“匪窩”,不可能再有良臣賢相前來投效。

沒想到現在卻有一位未來大唐名相跑來他這裡效力,自然是高興不已,笑得也是放肆了些!

“很好,關於東瀛遣唐使的人在我大唐長安犯了人命案件的事情,你們兩個想必都清楚了,我就不再闡述,現在我就只有一個要求,馬周、辛啟珍你們兩個要通力合作,把東瀛罪犯緝拿歸案,公開審理,然後然後押赴刑場斬首!”

“不要有任何顧忌,出了事情一切由我來負責!”

聽到這話,原本信心不足且心中有些困惑的馬周頓時大喜!

本來以為這位天策上將只是走過場,沒想到對方這是真的要為百姓主持公道,這下他徹底精神了!

“臣為大唐百姓感謝陛下!此事我馬周定不辱使命!”

馬周當即說道。

“陛下請放心,臣早就看東瀛人不順眼了,這次一定要讓他們治得服服帖帖的,敢在我大唐地界上作威作福,我看他們是活得不耐煩了!”

辛啟珍說道。

“恩。”李祐點點頭,“你們兩個只要把這件事情辦好了,鴻臚寺我便交給你辛啟珍,而馬周,你便去禮部任職,區區京兆府主薄委屈你了!”

聽到這話。

辛啟珍、馬周狂喜!

掌管鴻臚寺,那可是九卿之一,論地位僅僅比六部尚書差了那一丁點,辛啟珍在鴻臚寺少卿這個位置呆了太久,終於是有機會要轉正了!

辛啟珍看著李祐,渾身都在顫抖,他原本就是打算投靠在李祐門下的,現在終於確信自己沒有投靠錯人!終於是熬出頭了!

而馬周也是激動不已,雖說京兆府主薄也是不大不小的官,但更像是京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