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了我。”

“那是你謙虛。”

“不是我謙虛,我是真心認為,咱倆的差距不算太大。若不是我年齡比你大,我一定能夠超過你!”

李祐信心滿滿的說道。

“那你加油。”

李恪鼓勵李祐。

“嗯嗯。”

李祐使勁的點頭。

兩人聊著天,不久之後,就聽到外面有腳步聲傳來。

片刻之間,李恪就見到了一群人。

為首的,赫然就是長孫無垢。

“兒臣拜見母妃!”

李恪趕緊起身,恭敬的向長孫無垢施禮。

“免了!”

長孫無垢笑了笑,然後對李恪和李祐說道:“你們兩個小娃,剛才說的話,哀家都聽見了。”

她笑盈盈的說道:“你們兄弟情深,哀家很欣慰。”

“母妃謬讚!”

李恪笑道:“兒臣和三弟感情好,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長孫無垢點點頭,說道:“好了,你們兄弟倆聊。”

長孫無垢轉身離開。

她離開了房間後,立刻召集朝堂文武,商討前往高句麗的事宜。

朝廷上,文官佔據主流。

畢竟,文官的數量,遠遠超過武官。

至於武將,只有李恪和李祐兩個人。

因此,武將們的態度顯得有些沉默。

武將們並不願意去高句麗。

畢竟,高句麗戰亂不休,又是蠻夷之地,環境艱苦。武將們去了那裡,肯定吃苦受罪。

所以大夥兒雖然支援征伐高句麗,但是內心深處,並不願意去。

武將的態度,影響很大。

但是,這種事情,根本不由他們決斷。

李淵的態度很堅定,要攻滅高句麗。

這種事,文官反對沒用。

文官們也知道,他們的權利有限,阻止不了李淵,也就不再勸諫。

只希望李淵能夠早日平息戰亂。

李恪的態度,就有些微妙。

他對李治非常崇拜。

所以,他願意幫助李治。

而且李恪也有私心,不僅僅是因為崇拜李治,也想要成為像李世民一樣的皇帝。

因此,他希望能親征高句麗。

李恪的心思,其餘人自然明白。

只是李恪太弱小了。

所以大家都沒有提議,讓李恪參與到軍隊中去。

畢竟,李恪連騎兵都沒有練好。去了,只會拖後腿。

最終,這事不了了之。

……

長安,宮中,甘露殿。

李世民批閱奏摺,正在琢磨著如何平定高句麗之戰。

“陛下。”

王德走進來。

“何事?”

李世民頭也不抬的問道。

王德稟報道:“陛下,秦國公派人送來密函,請您閱覽。”

“呈上來。”

李世民停下手中的筆墨,吩咐道。

王德躬身退下,然後拿著密函走了進來,雙手遞給了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