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渠四句,這個我知道啊!”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程知節一臉得意道:“可我沒覺得這四句有多厲害,讀起來朗朗上口而已!”

“我也覺得沒啥用,虛無縹緲的,還有點裝逼!”尉遲恭也跟著說道。

房玄齡笑著問道:“你們兩個雖然記住了這橫渠四句,那你們知道這四句是什麼意思麼?”

這話一出。

尉遲恭、程知節先是一愣,接著兩人便開始乾瞪眼起來。

講道理,他們也是看著大家都在背太子詩集,為了在其他人面前好裝逼,強行背了幾首,讓背一下還可以,但是要討論詩句意思、含義什麼的,那可真是抓瞎了。

要不然也不會不知道《題菊花》、《不第後賦菊》是反詩!

見程知節、尉遲恭兩人一句話都說不出,房玄齡也懶得多理會,笑而不語。

不過程知節卻是不幹了,“老房,這問題既然是你提出來的,那你得解釋一下啊!”

“對呀,別光問我們,說不定你自己也不清楚!”尉遲恭。

“哈哈!”房玄齡大笑道:“倘若我要是不知道這四句話的意思,真是羞於立此朝堂!”

“這橫渠四句第一句:為天地立心,說的是天地本無心,但人有心,人的心也就是使生之為人能夠秉具博愛濟眾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聖人之心。實則,惻隱之心,就是不忍人之心,也就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就是仁所由出的起點,學者之事,莫要於識仁求仁,好仁惡不仁,能如此,乃是為天地立心!!”

“好!”長孫無忌拍手叫好,“那我便來說第二句,為生民立命,直接來源於孟子的“立命”的思想,《孟子.盡心上》有云:“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透過修身致教,最後如果能而達到這樣一種境界,即不管一個人的壽命是長是短,都能保持自己的性體全德,那麼這個生命個體就可以說已經安身立命了。張載所標示的“為生民立命”,實即為“民吾同胞”來“立命”,其立命在於教,“修道之謂教”,此之謂也。”

“單憑這句,便能看出太子殿下學問之深,領悟之高!真是讓我等佩服啊!”

尉遲恭、程知節兩人聽得一愣一愣的,即便是有房玄齡、長孫無忌的解釋,他們也是雲裡霧裡,好像是聽懂了,又好像是沒有聽懂。

“老房、長孫,你們才解釋兩句,這不還有兩句麼?一起給解釋了唄!”程知節笑著問道。

就在這個時候,孔穎達笑著道:“哈哈,這第三句話由我來解釋是最合適的了!”

“為往聖繼絕學,故“往聖”者,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先儒也;“絕學”者,孔孟先儒所弘揚之道學也。對儒學而言,孔子固然是集大成者,需要把儒學拓展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階段,真能闡揚承繼孔孟先儒之道統者,還未現世啊。”

杜如晦接著說道:“為萬世開太平,“開”期待之謂,實現崇高的文化理想,民胞物與,全體歸仁,才能讓蔽惑無明的現代人重新迴歸率性誠明的人類精神家園!”

“只是如此崇高目標不知何時才能實現啊!”

張玄素笑著道:“天地以生生為心,聖人參贊化育,使萬物各正其性命,此為天地立心也;建明義理,扶植綱常,此為生民立道也;繼絕學,謂纘述道統;開太平,謂有王者起,必取法利澤,垂於萬世。儒學道統自堯、舜、禹、湯、周文王,至於孔子,至於孟子。孟子既沒,其道不傳。當於大唐大興,倡明這千載不傳之學!”

“是極!”

眾人紛紛擊打手中笏板,紛紛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