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雖然晦澀難懂,但卻是魏晉時期主流的啟蒙讀物!】
【魏晉南北朝,三百多年曆史,三十多個王朝,是歷史上政權更迭最為頻繁的時期,月月血雨腥風,年年戰亂不斷,這便是《千字文》誕生的生態環境。】
【這篇四字韻千字文章對仗工整、條理清晰、文采斐然,全書連字成詞,連詞成段,詞有押韻,段有宗旨,讓梁武帝讀後拍案叫絕,下旨刊發《千字文》,於是乎,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餘成歲,律呂調陽...便開始響徹華夏孩童學堂!】
【正所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流傳幾千年的古諺簡明概括了少兒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智慧的先代先哲早已懂得,三歲是人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具有天才般的吸收潛能。縱然三歲時所攝取的養分並不能即時消化,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積累,大腦將會不斷地“從記憶體中呼叫臨時儲存的程式和資料,為最終的運算和判斷提供基礎”。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如果把18歲的智力水平看作100%,三歲之前就已經擁有了40%的智力,其餘的30%是在4~7歲之間獲得,剩餘30%則在8~18歲之間補齊。也就是說,人的智力水平有40%是用1-2年時間完成,60%則是用15年時間完成的。三歲時的智力提升效率是後期提升的7-15倍。這一現象幾乎隱含了“反向摩爾定律”的運用結果。】
【因此,自先秦開始就非常重視少兒教育。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啟蒙讀物也發生過多次變化。問世的蒙童範本陸續有:秦代《蒼頡篇》、《爰歷篇》,漢代《凡將篇》、《滂喜篇》、《勸學篇》、《急就章》,三國《埤蒼》、《廣蒼》、《始學篇》等。相較而言,《急就章》對隋唐之前700年曆史的蒙童教育有較大影響力。】
聽著李祐講述這些,李世民如同諄諄教誨的學子一般,不僅連連點頭!
原來孩童學習還有這麼多講究!
祐兒不虧是祐兒啊!分析得也太全面了,這裡面好多東西就朕都沒有見識過,這下算是學到了!
李祐內心的嘀咕也沒有停止...
【成文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千字文》,是我國曆史上最為著名的啟蒙文化課本。《千字文》問世不久,在與《急就章》分庭抗禮的角逐中,毫無懸念地拔得頭彩。
《千字文》氣勢雄渾、條理貫穿、妙語連珠、琅琅上口。表達了自然、社會、歷史、地理、倫理、教育、人物典故等方面的知識以及為人處事的道理。知識性與藝術性堪稱美輪美奐,舉世無雙。】
【如今卻有些跟不上時代了,原因也很簡單,魏晉時期世家門閥盛行,這些世家子弟有家學作為支撐,父母、兄長皆為讀書人,即便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實時詢問,得到解答!】
【如今我大唐要推行平民教育,這千字文卻是不適合再作為主要的啟蒙讀物,相反三字經卻是可以多多重視起來!】
【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順口、易記等特點,就很適合孩童啟蒙!】
的確不錯,《三字經》的確是比《千字文》更為適合!
可這也沒有解決目前孩童啟蒙讀物稀少的問題呀!
就在這個時候,李祐再次內心嘀咕起來。
【其實除了《三字經》《千字文》外,還有一本比較適合做孩童啟蒙讀物!】
來了來了!
李世民立馬來興趣,果然重點都在後面等著啊!
他就知道李祐是不會讓他失望的。
【那便是——《百家姓》!】
【《百家姓》是一部關於漢字姓氏的作品,成文於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個,後增補到504個,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