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就算是皇帝也是逃不過真香定律啊!】

【明明是吃貨,非得裝高冷,不累麼?】

真香?

吃貨?

雖然這些詞,李世民聽得不是太懂,但是他現在卻是能大致猜出來是什麼意思。

明明自己是老子,怎麼感覺像是兒子呢。

這種感覺真不是一次兩次了。

畢竟這天底下,從來都是老子教育兒子的,哪有兒子如此這般吐槽老子的?

哎~李世民頓時覺得能夠聽到心聲,也不一定全是好處。

就在這個時候。

李君羨又跑了進來。

“有什麼事情說吧。”李世民知道要不是有重要事情,李君羨斷然不會跑來打攪他的。

李君羨如實說道:“回陛下,玄奘大師求見。”

李世民楞了一下,“他來幹嘛?”

李君羨:“玄奘大師說他申請去西方求取真經,你駁回多次,他要親自與陛下申請。”

李世民擺擺手,“去西域那麼遠,他一個和尚估計還沒走到就死在半路上了,朕不允許他去,那也是為了他好!”

“朕有事和太子商議,就不見他了,你讓他老老實實在寺廟內修行就是。”

“是!”李君羨點頭。

【嗯?】

【玄奘大師?就是唐三藏的原型?】

【玄奘本姓陳,名禕、洛陽緱氏人。13歲出家,21歲受具足戒。曾遊歷各地,參訪名師,學習《涅槃經》《攝大乘論》《雜阿毗曇心論》《俱舍論》等經論。因為感到各師所說不一,各種經典也不盡相同,於是決定西行求法,以解迷惑。曾陳表朝廷奏請去西方求法,未被允准。貞觀三年朝廷因饑荒允許百姓自行求生,他即從長安出發,經姑臧出敦煌,經今疆及中亞等地,輾轉到達中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進入當時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師從戒賢學習《瑜伽師地論》《顯揚聖教論》《對法論》《集量論》《中論》《百論》《俱舍論》《大毗婆沙論》《順正理論》《因明論》《宣告論》等論典,著重鑽研《瑜伽師地論》,兼學梵書《宣告記論》。不久,聲名大起。五年後,遊歷印度東部、南部、西部、北部數十國。回到那爛陀寺後,戒賢讓他主講《攝大乘論》《唯識決擇論》。著《會宗論》三千頌,融會了空有二宗,批駁了師子光反對《瑜伽師地論》的觀點,因而受到戒賢的讚賞。曾和“順世論”者辯論獲勝;還奉戒賢之命獨自同小乘論師辯論並獲勝。戒日王在曲女城為玄奘設無遮大會,玄奘宣講大乘教義,獲得更大聲譽。於貞觀十九年返回長安。史書記載,玄奘西行求法,往返十七年,旅程五萬裡,所歷“百有三十八國”,帶回大小乘佛教經律論共五百二十夾,六百五十七部。歸國後受唐太宗召見,住長安弘福寺,後又住大慈恩寺。】

【從貞觀十九年開始,約二十年間,主要從事譯經事業,先後譯出大小乘經論共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其中主要有《大般若經》《解深密經》《大菩薩藏經》《瑜伽師地論》《大毗婆沙論》《成唯識論》《俱舍論》等。他還曾把《老子》和《大乘起信論》譯為梵文,傳入印度;將入印路途見聞撰寫《大唐西域記》十二卷。】

【可以說,玄奘大師去西方取經,對大唐帶來巨大影響。】

【對佛教經綸的正確釋義,將錯誤的佛教思想進行糾正,並且翻譯了更多從印度得到的佛經。玄奘西行加強了東西方的陸上聯絡及古華夏和天竺,促進了東西方的文化交流。從那以後,佛教完整教義傳入了華夏,彌補了自西漢佛教傳入華夏教義的不完整,豐富了華夏宗教文化,大大促進了佛教在華夏的發展。在華夏譯經史上,玄奘結束了一箇舊時代,開闢了一個新時代。玄奘的翻譯工作,在中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