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一些?”葉景辰覺得打擊皇帝還打擊的不夠,又繼續說。

皇帝沒說話,但是他表情很難看。

“如若您不信,大可以再叫太醫來替我診治,或者再讓我喝藥膳,用催情香來試探我。”葉景辰坦然說。

“太子長大了!”皇帝注視著葉景辰許久,感嘆道。

自葉景辰從北疆歸來之後,皇帝就明顯感覺到這一點。

不管他有多生氣,有多憤怒,葉景辰在面對他的時候,都從容不迫,不見半點懼意。

沒有足夠底氣的人,是做不到如此坦然的。

只不過皇帝不知道,葉景辰的底氣是源於他的偏寵,還是別的什麼。

他唯一能肯定的是,葉景辰對皇位不感興趣。

皇帝向來厭惡超出他掌控之事,比如葉景辰現在就很不聽話,但是葉景辰的這些忤逆之舉又並非是為了搶奪他的皇位,反而更像是為了能夠遠離皇位。

他想不明白,為什麼會有人對皇位不感興趣?

而他能夠對葉景辰一再縱容,也是因為葉景辰對皇位不感興趣。

當葉景辰對他沒有威脅的時候,一顆慈父心自然而然就佔據上風。

但是身為帝王,他又無法容忍任何人對他的忤逆。

所以他現在很矛盾,他不知道要拿葉景辰怎麼辦。

罵,葉景辰不在意。

打,他捨不得。

放任不管,他又不甘心。

由此可見,當父親比當皇帝難。

二者結合在一起,更難。

“正是因為兒臣長大了,所以兒臣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葉景辰對皇帝說。

“兒臣喜歡謝長安,所以想跟他在一起。但是兒臣做出這個決定,並非是被愛情衝昏了頭,而是權衡利弊的結果。”

“父皇不是一直都在擔心神威軍有朝一日會變成謝家軍了嗎?從謝長安成為東宮太子妃的那一刻起,父皇就再也不需要擔心這件事了。”

“至於我的身體,不管能不能人道,都不會有子嗣,所以謝長安是我最好的遮羞布。”

“我對皇位絲毫不感興趣,父皇應該也察覺到了,我這麼懶,一點都不想接下這個重擔。”

“我知道父皇悉心培養我這麼多年,我有這樣的想法很不孝,所以我替父皇解決了北蠻這個外憂,待我及冠之後,也會替父皇解決世家的問題,如此一來,大淵內憂外患盡除,父皇不必再被任何人掣肘,政令通達,大淵會越來越安寧富裕,兒臣也可以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葉景辰給皇帝描述了一個美好的未來,讓皇帝聽著很是心動。

大淵王朝自建立以來,內憂外患一直存在,若是能夠清除內憂外患,他不僅會名留青史,百年之後,也不至於因為殺兄弒弟而沒臉去見列祖列宗,反而可以揚眉吐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