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險勝的訊息傳回皇城,朝堂之上一片歌功頌德之聲。

皇城裡的勳貴世家哪裡知道每一次勝仗背後將士的艱辛與付出,他們看重的只有結果。

只要謝家軍將北蠻阻擋在外,影響不到他們醉生夢死的奢華生活,別的便都不重要。

至於北蠻的裝備似乎較往年更精良?

這點小事有何可在意的?

反正謝家軍最後不也贏了嗎?

這種時候,他們就很樂意歌頌謝家軍威武,吹捧鎮國公府了。

有的人是真心實意稱讚,有的人,卻是故意火上澆油。

鮮花著錦,烈火烹油,捧殺也是殺。

所幸如今朝堂上清流派和寒門大多都是向著鎮國公府的,倒也不至於真將鎮國公府推至風口浪尖。

至於皇帝的態度,他現在倒是很平靜。

五年前,趁著召鎮國公三個兒子回皇城的機會,他著實往謝家軍裡面塞了不少人。

有的人不太行,至今連出現在鎮國公身邊的機會都沒有,有的折在了與北蠻的戰場上,有兩個比較機敏的,趁著幾次與北蠻的交戰,攢了不少軍功,已經被鎮國公提拔為小將,頗受重用。

從前皇帝忌憚鎮國公,是因為謝家軍像鐵桶一般,他的人手根本就安插不進去,但現在卻有人能得鎮國公的青睞,他反倒對鎮國公和謝家軍比較放心了。

反正鎮國公年事漸高,謝少陵兄弟三個都被調離了北疆,謝氏其他的族人又沒有特別出挑的,最後還不是得提拔他的人?

說起來,提拔皇帝的人還是葉景辰給的建議。

只要謝家軍裡面有皇帝的人,讓皇帝覺得謝家軍可控,自然就不會太過忌憚。

畢竟皇帝需要謝家軍。

倒也不是鎮國公對皇帝安插進謝家軍的人有什麼意見,實在是北疆苦寒,謝家軍軍紀嚴明,皇帝送過去的人十個有九個受不了,剩下那個要麼心思特別多,要麼心高氣傲,總之,皇城裡養出來的細皮嫩肉,大多受不住北疆風沙的磋磨。

鎮國公是個眼睛裡容不得沙子的,一眼看過去就不行的人,他當然不會要,管你是誰的人,天王老子的面子都不會給!

但是五年前皇帝送過去的那批人,謝長安特意去信叫人特殊‘關照’了的。

雖然訓練是跟普通將士一樣的訓練,不搞特殊化,但是私底下,謝長安拜託了他的一個比較擅長鼓舞士氣的堂叔,三不五時鼓勵他們一番,來些人文關懷。

這些人在皇城好歹也是皇帝精心培養的,倒也不是都那麼差勁,撐過了最難熬的一段時間,適應了邊疆苦寒之後,再多加調教,倒也有兩個還算不錯的苗子,靠著自己的軍功得到了提拔。

鎮國公帶兵從不藏私,對好苗子也絕不吝嗇,這樣一來,軍中多了兩個可用的小將,朝中也安了皇帝的心,兩全其美。

就是對這個險勝,皇帝不太滿意。

前幾年要麼是大勝,要麼是碾壓性的勝利,今年卻只能險勝,皇帝難免就想的有點多,懷疑謝家軍是不是故意的,或者懈怠了。

後來他收到了他安插在謝家軍之中那兩名小將的信,得知北蠻人換了新防具與武器,戰力大增,謝家軍差點就抵擋不住。

皇帝本來也不在意北蠻換了裝備這件事,但當他意識到無往不利的謝家軍可能會失敗之後,他終於感受到了危機,主動往北疆送了不少物資軍備,同時派人秘密入北疆,調查這件事。

謝長安對北蠻很瞭解,畢竟是上一世的手下敗將,要不是草原地勢平坦,難以防守,上輩子他完全可以將北蠻歸於他的版圖。

他心裡很清楚,北蠻鍛造不出精良的武器裝備,這些東西必定出自大淵,而且只有世家有這樣的財力和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