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論道 (第2/2頁)
我把他們忽悠瘸了356 陸少曦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之世,法如朝露,純樸不散,心無結怨,口無煩言。’又作何解?”
“三皇弟,到你了。”葉景銘對葉景鈺說。
葉景鈺雖然不喜歡學習,不過他很聽太子哥哥的話,太子哥哥說想要給孤竹先生一點震撼,他自然不會拖後腿。
“老百姓的災難和幸福的產生是基於自然的規律和國家的民生政策,與他們自己主觀上的喜歡和厭惡並沒有多大的關係;榮耀和恥辱則都是自身的選擇,與外界的評價無關。所以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韓子說在最安定的時代,人們信服法律,社會風氣淳樸,人的心中沒有積怨難返,也不會有口舌之爭——”
說到這裡,葉景鈺話鋒一轉,“但這只是最理想化的社會狀態,事實上,人的情感非常複雜,除了法律的約束之外,情感道德的約束也至關重要。”
“律法的主體是人,律法是由人來遵守和實施,但人有情感,人的情感或許會阻礙律法的實施,所以人的素養要提升,情感要關注,人文關懷也是必不可少的!”
嚴詡驚歎的看著葉景鈺,一個十歲的孩童,居然能夠說出如此有深度的言論。
但更讓嚴詡驚歎的還在後頭,因為八歲的葉景瑜問了嚴詡一個問題。
“儒家講究‘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而法家則提倡‘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儒家和法家在理論在這方面是明顯對立的,周重禮樂,延續近八百年,秦尊法治,二世而亡,先生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前面一直都是嚴詡考教他們,葉景瑜卻直接開始考教起了嚴詡。
在他明知道嚴詡尊法家,主張依法治國的前提下。
這個問題絕對是挑釁。
嚴詡當然不會被這個問題給挑釁到,但他依然驚歎於葉景瑜的辯論思維。
不只是葉景瑜,回答了他問題的這幾位公主和皇子,他們年紀雖然都不大,但他們不管是回答問題還是提問,都有自己的想法,思路明確,條理清晰。
而且,雖然他是先生,但似乎從一開始,主動權就並沒有掌握在他的手中。
嚴詡徹底興奮了。
雖然入皇城之後,他的所見所聞都讓他對大淵皇帝與朝堂不滿,甚至有些後悔出仕的決定,但今日文華殿的這堂課,卻讓他看到了希望。
“周八百年盛世,並非都是‘禮樂’之功,秦二世而亡,也全非‘法治’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