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也覺得忽然就像是輕鬆了許多,笑道:“看來要抓緊時間建幾個倉庫了……”幸好現在平陽的戶籍還沒有歸入到漢朝的系統當中,也就是意味著所有在平陽屯田的百姓上交的糧食,嗯,全部都在自己的口袋裡。
這個感覺還是不錯的。
“不過……”斐潛說道,“子敬你可能要儘快組織一些人手,對於現在逐漸成熟的,能收割的便要先收割了……雖然說鮮卑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以防萬一……田邊也要派人下去駐守,主要還是防火。等秋收全數完成了,子敬就是大功一件了!”
棗祗自然是鄭重點頭稱是。
望著棗祗離去的背影,若不是辦事的正廳內沒有酒水,斐潛真想喝一杯慶祝一下,三個縣城之地,總計出產了近百萬石糧,這幾乎就是大大緩解了斐潛一直以來糧草方面的壓力,刨除農戶和軍隊的口糧,那麼也可以存下三四十萬石的糧草出來,這樣不管是新招募一些兵卒還是遠征陰山,才有了最根本的保障。
斐潛之前的那些收購來的糧草,包括從河東衛氏裡面賠償來的,甚至是透過比較惡劣的手段借通貨膨脹的機會掠奪河東這一代的鄉紳豪右的存糧的,雖然搞來的糧草數量確實是不少,但是畢竟是不可重複性,跟自己田地裡面的出產的意義完全不同。
現在鮮卑南下,雖然斐潛自己就可以根據朝廷法令,直接將原本要上交朝廷的糧草扣下作為軍糧,甚至還可以像河東上黨等等地區發出徵調糧草的命令,但是斐潛心裡清楚,命令歸命令,在被自己搜刮了一片之後,要再想從這些土豪劣紳們手中扣出點糧食,真的不亞於上天。
所以平陽城附近這新墾出來的近二十萬畝的復耕有水渠灌溉的田地,才是最根本的產糧保障,而北屈以北的上郡地區,多是黃土高原褶皺地帶,屬於薄田,就算是耕作也沒辦有多少的產出。
因此只有現在手頭上的這些糧草帶式最根本的定心丸。
最關鍵的是,只有糧食儲備充足,斐潛才有辦法將屯兵制度轉變成為專職兵制,才有辦法在接下來的時間內為一年四季不定時征戰做好準備……
這邊說一下……
古代的“石”,念(dan),讀錯的請站左邊……
古代的“石”,分成兩種單位,一個是重量,一石四鈞,一鈞三十斤;一個是容量,一石十鬥……
因為涉及到這些東西,畢竟不可能是寫科技文,精確到邏輯推理上的小數點……
所以大家哈哈笑一下就算過去啦……
……
嗯?
你為什麼不笑?
難道有什麼不開心的,不妨說出來讓大家開心一下……
<BR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