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共振。

當他跌出時空裂縫時,1992年的暴風雪正變成2018年的酸雨。北極冰川的監測站裡,他摸向胸前的口袋,本該存在的舉報信副本變成了一片魚鱗——那是湟魚基因未被汙染時的原始鱗片,邊緣還帶著青海湖的冰碴。

“環境指數+5%。”月瞳的全息投影在冰川裂縫中顯現,她的晶體手臂指向南方,“但Ω組織啟動了基因鎖,陳雪的筆記本里藏著......”

話音未落,監測站的警報響起。葉雲天透過防輻射玻璃,看見融化的冰水裡浮著十二具半人半魚的屍體,它們的背鰭上都有未完成的梅花標記。保溫瓶突然劇烈震動,核心晶體中跳出一段加密影像:祖父葉天啟正在青海湖底安裝基因鎖,鎖芯的形狀與陳雪的筆記本釦環完全一致。

“原來十次拯救的真正意義,”他握緊鱗片,上面映著2025年的新資料——北極冰川融化速度減緩50%,“不是阻止災難,而是學會與災難共存。”

保溫瓶的梅花紋蝕刻突然發出強光,將鱗片化作千萬光點。葉雲天閉上眼睛,感到每個光點都連線著某個平行宇宙的自己,他們正在不同的時間線投遞信件、燒燬種子、修改引數,用捨棄換取重構的可能。

當他再次睜開眼時,2018年的酸雨已經變成1995年切爾諾貝利的雪花。保溫瓶的能量讀數顯示-8%,但他後頸的灼傷正在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新生面板下隱約可見的dna鏈——那是人類與自然重新談判的基因契約。

“下一站,普里皮亞季。”他對著風雪大吼,保溫瓶在掌心發燙,“陸明需要失去的不是生命,而是一隻手臂......”

時空亂流在他周圍織成繭,葉雲天最後看見的,是量子螢幕上跳動的蝴蝶效應點數:-1/5。而在馬裡亞納海溝深處,基因珊瑚組成的巨型鎖鏈正在收縮,鎖孔裡嵌著的,正是陳雪信箱中那枚用輻射餘燼寫成的舉報信。

蝴蝶效應點數:-1(累計-1)

環境指數: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