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薛父為女析產,晴雯替夫製衣 (第3/4頁)
朕在紅樓搞事業... 聿竹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一思索,他提筆給政老爹跟媳婦分別寫了回信,提到將於臘月初啟程。
給李紈的信又額外寫了許多賠罪的話,深覺把一輩子的甜言蜜語都說完了,這才擦了擦額頭的汗。
救命之恩當以身相許,這事說起來容易,辦起來可真難!他老人家上輩子也沒跟誰說過肉麻的話,更不必說賠罪了。
一遭來了這邊,真不知有多少個第一次了!寫完家書著人送去京城,賈珠又叫了典史過來寫告示,令三州十六縣的主官趁著冬天未至,趕緊花錢招工挖水渠。
再者若有無家可歸的流民途經秦北各地,官府要積極收攏百姓,以工代賑,修建茅草屋供人居住,孤兒和年老無家可歸的都送去善堂。
至於荒地,也可給這些百姓分一分,到時候把戶籍登記在秦北,甭管他們打哪來,都得變成他秦北的百姓!賈珠有此舉動,卻因秦北附近不僅多戰亂,且土地貧瘠,百姓常忍飢挨餓。
但凡遇到災荒,淪為流民的就不知凡幾。
秦北如今城池建設的不錯,在他的努力下,這兩年百姓也能裹腹了,不至於往外頭流浪。
所以去年便有小股流民得了訊息往這邊來,都被賈珠落了戶,成了秦北人。
如今地方官的政績考核,治下百姓人數便是極重要的一項。
秦北人口太少了,賈府尊便暗戳戳地動心思,琢磨著挖些人過來發展生產,這也對他的政績大大有好處。
只不過去年他未明文發告示,各縣反應不一,有的就耽誤事了。
今年則不同,有了明文告示,流民引進政策便能更好、更快實施!於是等他忙完手頭事務,各州縣主官也接到了賈府尊的指示,開始忙碌起來。
賈珠這邊得了空,晴雯便遣小丫鬟過來尋,說是有好東西要給他看。
賈珠不明所以,跟著往後院去,卻見晴雯跟金釧拿著幾個毛球說話,瞥見他來了,不由莞爾:“大爺來了,瞧瞧這是什麼!”
金釧讓開位置,賈珠湊近一看,這哪裡是“毛球”,不如說“線球”更合適!他“咦”了一聲,伸手摸了摸:“這莫不是上次薛表妹帶來的羊毛所制?”
晴雯笑得眼睛都眯了起來:“正是!我跟金釧用新織機紡羊毛,終於把一箱子都紡完了,才得了這麼些羊毛線!只味道實在羶,我們前些日子想法子用井水洗了洗,這才好了許多。
這東西摸著厚實,我尋思,倒不如給你做件衣裳,想來一定暖和.”
賈珠心裡熨帖,不由笑道:“你們這般好意,那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只這衣裳穿在外面到底不倫不類,不如做件裡衣穿,既暖和又不引人注目.”
晴雯“哎”了一聲應了,見他無事,索性拉他站在此處,與金釧兩個一道給他量了尺寸。
金釧似想說些什麼,猶豫片刻,方蹙眉道:“大爺近來辛苦,腰圍竟減了一寸.”
賈珠雙臂平舉,笑道:“哪裡,不過是前段時間傷著了,肉還沒長回來罷了.”
等二女忙活完,方對晴雯道:“不用太貼身,寬鬆些才好,不然顯得胖.”
晴雯衝他翻了個白眼,嗔道:“大爺不曉得,這種弄出來貼身才暖和,不然風都灌裡面了。
做衣裳我們姐妹在行,爺就放心罷!”
說起來晴雯的確心靈手巧,用羊毛紡線,她和金釧算是頭一個,如今又琢磨著用這些線給賈珠做衣裳。
只以往的衣裳都用布或者錦緞,過後不過裁剪縫製,倒比這些羊毛線簡單許多。
金釧見她在賈珠跟前誇下海口,說要用羊毛線做衣裳,都不由替晴雯發愁——若是做不成,那可就風大閃了舌頭了!晴雯卻不慌不忙,拿著毛線球比劃了幾日,便令下人削了幾根木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