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薛家敘話 (第1/2頁)
朕在紅樓搞事業... 聿竹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寶釵便摘了那項圈遞給李紈,笑道:“這金鎖是個癩頭和尚給的,說必得鏨在金器上才行.”
李紈和元春低頭看去,只見上面鐫刻著“不離不棄,芳齡永繼”八個字。
元春常與寶玉一處的,自是知道弟弟的玉上也有八個字,正是“莫失莫忘,仙壽恆昌”。
兩廂一對比,竟是對仗的極為工整。
這可真是奇了!元春是個細心人,她沒提自家的事,只是笑著還了項圈給寶釵:“這話倒是吉祥的很!”
寶釵無奈道:“是啊,要不是聽著寓意好,爹孃又必讓戴著,這金鎖沉甸甸地有什麼趣兒.”
賈璉知道家裡不讓再提寶玉那玉的事,所以識趣地沒搭話。
李紈嫁進來沒多久,只知道小叔子有塊玉。
既沒湊近瞧過,也沒人跟她說玉的事,於是便一直以為就是帶著圖個吉利,此刻也沒多想。
至於賈珠,這事兒還是他親自跟政老爹提的建議,自然要首先遵從的。
薛姨媽倒是聽說過外甥寶玉出生就有刻字之玉,但她是極有眼色之人,看這幾個賈家子侄都不言語寶玉那事,便知人家這是不願提及。
她雖奇怪於幾人的態度,但還是忍住了沒把話題往寶玉身上引。
薛姨夫則是慣常不理會這等內宅之事的,且又沒打算給閨女攀賈府的親事。
於是便岔開話題,跟賈珠說起松江棉布的事:“雖說咱們這等人家多是穿綢的,佛郎機人前幾日去織造局做買賣的事我也有所耳聞。
現下家家戶戶都湊絲織品的熱鬧,我認識的很多大商家都想跟佛郎機人做絲綢生意。
但我隱隱覺得,這棉布恐怕也大有可為,不知賢甥怎麼看?”
賈珠一聽,立刻就想到本朝以來,松江一帶鼓勵種棉花,松江府下面的上海、嘉定等縣棉田眾多。
現下收稅,一斤棉花能折二斗米。
這樣的政策,讓那邊幾乎家家戶戶都在種棉花織棉布。
說起來自家的衣裳也用過鬆江斜紋布,確實勻細堅潔。
尤其是今年夏天穿的襪子,比當初御用的氈襪輕薄透氣的多,而且耐穿的很,所以他對松江棉布也很有好感。
賈珠略一思忖,開口說:“姨夫所言極是。
說起耐用,還得是棉布。
不過眼下佛郎機國裡,咱們的絲織物極為暢銷,所以一時半會的,估計他們的大頭還在絲綢上。
姨夫是想入手棉布生意?”
薛姨夫放下茶盞,微微一笑:“正有此意,我打算在當地買地種棉花。
再收些棉花,開辦織坊和鋪子。
眼下這棉布還沒在我朝盛行,也沒有進入海貿生意裡,我覺得倒可以先準備一二.”
賈珠聽了,覺得這位薛姨夫很有生意頭腦,於是笑著點頭:“我也覺得這生意可做。
此番佛郎機人主要是來收購絲綢,如果姨夫有想法,我可以從中牽線。
至於棉布,我可以代為一問.”
薛姨夫見這外甥不鄙薄商事,還願意照顧自家生意,十分高興:“那就先謝過賢甥了。
我這兒還有上好的遼參,你家老太太上了年紀,你帶回去,也替我問個好.”
賈珠自是應了,這種禮尚往來,倒也不必推辭。
等丫鬟撤了桌,一家子又說了會話。
直到日頭西斜了,賈珠方起身告辭。
元春幾人和寶釵一見如故,頗有依依惜別之意:“等到了京裡,定要來我家住一住.”
寶釵自是應了,還拿了幾個珍愛的石榴石戒指給了李紈和元春,賈珠幾人這才告辭離去。
待回到家裡,見賈璉也挺高興,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