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賈珠獻策 (第2/2頁)
朕在紅樓搞事業... 聿竹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官府銀子不夠的,由咱們帶的賑濟銀子裡出。
畢竟從天津帶的糧食有限,只能撐一時,咱們還得讓這些流民手中有錢。
流民有了錢就能買糧食,加上有活幹,他們就不會生亂.”
頓了頓,賈珠繼續道:“當然,這有賴於官府能平抑糧價。
如此一來,百姓也能買得起糧食。
可平抑糧價,還需要讓糧商們相信,殿下手中真的有源源不斷的糧食會到開封府來。
所以小臣思來想去,如今還是得去江南、湖廣一帶買些糧米回來.”
四皇子聽賈珠一番話,頓覺豁然開朗。
以往只要遭了災,大多是朝廷撥銀子、撥糧米賑濟,從未有人提過以工代賑之事。
就算是讓流民有活幹,也大多是趁機發徭役,管頓飯讓這些人餓不死便是了。
如今看來,這樣的法子竟是粗糙極了,也難以獲得好的效果。
他抬頭看向賈珠,只見這位不到十七歲的少年眼神清亮,望著自己的目光裡帶著十足的認真,似是想立時得到一個答案。
四皇子見狀,面色緩和下來:“你說的極是。
這樣吧,有關以工代賑的具體措施,你寫個條陳出來,我和章巡撫、劉知府商量過後立即施行。
至於買糧一事,你可有什麼辦法?”
賈珠笑道:“這個倒也不難,大不了我親自跑一趟南邊便是了.”
四皇子見他胸有成竹,不禁放下心來,連忙催他去寫條陳。
賈珠剛應了,就見劉知府親自來請,說不單單糧商,城中大商賈都來了。
朱清並不矜於身份,便跟劉知府一道過去,賈珠則自去寫條陳。
卻說賈珠下筆飛快,無他,卻是因著考科舉時答過相同的題目。
彼時他就已經想過以工代賑之事,現下不過再細化一二罷了。
比如一直讓難民在城外也不是長久之計,還是得開啟城門讓他們進來。
城中廢棄的屋舍,也能救助一些難民。
孤兒和年老體弱的,可以去城中的收容所,住不下就以工代賑擴建。
至於丟荒的田地,那裡無人居住的房舍就讓里長分給流民,住不下就以工代賑先蓋茅草屋。
茅草屋易得,兩三天就能蓋好,總不至於讓他們凍死。
每天做活要有小吏驗收,合格了就發給五到十文錢。
得了銀錢的可以自去官府買糧。
除此之外,官府還設立若干個施粥點,半個月內,每天一人給兩碗粥。
超出半個月,流民都需要靠做工掙錢買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