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團隊是怎樣的人組成的,我心裡有數。如果按照網上所說的誰誰誰創業居然連資料都沒搞清楚,必定註定失敗收場,可是我們這個專案,似乎對失敗這個詞免疫,也對辦公室遊戲免疫,雖然大家看上去不像是打了雞血的人,我也從來不會類似的打雞血去數1234567多勞多得的口號,甚至看上去我們的團隊有點吊兒郎當,但是就是能將事情推進。有時候我在想是不是該高壓一點,那麼工作進度就會更快更完美一點呢?然後心中就開始和賈島一樣,月下推門還是月下敲門想上好半天,最後自我安慰:我們的隊伍向太陽、還是像太陽?不理了,反正就這德行,離開誰都行,但是似乎又離開誰都不行。我們的隊伍就是這樣的獨特。

“林總,你記錯了。”曉蓉不言苟笑。

如果她平時這樣稱呼我,我一定糾正她,但是今天她是如此的認真,我也認真一點:“哦,不好意思,一下子沒反應過來。你繼續。”

曉蓉便繼續了:“樹屋12+2間。懸崖玻璃屋高高低低加上新增的兩間和懸空的一間,合計20+3間。石屋15間+地坑+土匪窩合計15+2間。這是運營住宿方面及時可以有收入的;然後是攀巖和飛拉達,也是可以在國慶期間運營有收入的;還有滑道。加上山頂水晶廣場可以作為社交出租場地、半山腰的小型多功能空間可以創收;透明天梯也有收入;大榕樹樹上餐廳能有創收;專案門票;魚骨停車場也有收入;房車營地可以很快的搞好,能參與國慶運營;加上部分外部合作企業個人提供的旅遊資源比如出海打漁之類的。這些就是我們專案目前可以創收的方面:總共12部分可以創收。如果不這樣細分,而是按照歸類法的話,那就是住宿+攀巖\/飛拉達+滑道+停車場\/場地出租+大榕樹餐廳+門票\/天梯+房車營地+外部資源等8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