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只能這麼沉悶下去了。

好在這比較堵塞的山路是最後一段,在唐朝將貪吃蛇吃成一條長蟲,只能在螢幕裡固定轉著圈圈的時候,車子終於登上了個佔地面積頗廣的平臺停車場。下得車來,信徒無數,遙望周遭,數條青石臺階盡頭處,隱隱可見諸多紅牆灰瓦掩藏於青山綠翠之間,神秘而縹緲。

這裡是嶺江市最大的道場聚集地,政.府統一規劃安排的,不然也不會有這麼多的寺廟、道觀扎堆豎立。亦如這個停車平臺,位於群山環繞的正中間位置,去哪座道觀都算方便,基本不存在繞路的情況。

當然,你要是拜的神佛多了,那不好意思只能原路返回,再去往另外一座。

這樣的信徒不是很多,倒是有些過來旅遊觀賞的遊客會這麼做。

唐朝他們自然不是來旅遊的,但很遺憾,謝薇就是那不多的信徒之一……好吧,那會的謝薇確實沒有太多選擇,只是做了番打聽,隨後但凡是聽人說某某道場神佛很是靈驗,那基本都去求過,亦如她的做事風格,目的性極強。現在要過來還願,自然也得一個個還。

從這也能看出謝薇和唐朝是同類人,委實不算什麼純粹信徒,首先這心就不是很誠。不過話說回來,人倒是講究人,至少知道還願,沒有過河拆橋。

沒說的,爬吧。

一層一層階梯,一座一座佛像,一支一支香火……

謝薇的記憶力不錯,都還記得有進過哪個道場、拜過哪座神佛,來時應該還做了番規劃,由近到遠,基本沒走冤枉路。不過饒是如此,三趟下來,時間還是到了晌午。

這麼連軸轉的換場,唐朝無所謂,那位身上帶有軍旅氣息,名義上只是司機但應該還兼顧保鏢職責的梁哥,體力也沒問題。但謝薇就有點撐不住了,恰好也到了飯點,三人便在平臺臨時吃點東西,順帶休息一下。

是的,中心平臺最大的功能其實並不是停車,而是做買賣。也很正常,鈔票流通是經濟,人流量週轉就是生意。這裡是嶺江最大的道場,每天迎來送往不知多少信徒,自也是個做買賣的天然好地方,衣食住行什麼都有,另外就是些地方特色。比如據說開過光的法器,一人高的請願大香等等,生意看著都還不錯。

休息沒一會,三人再次上路。不是不想再歇歇,而是頭頂這天色瞧著明顯不大對勁,不過下午一兩點的光景,但天光卻好似近了黃昏,大片大片厚重雲層從周遭不斷聚集過來,瞧著真有點烏雲蓋頂的意思……呸呸呸,拜神呢,得講吉利話……嗯,瞧著是黑的發亮,亮的異常精神!

又跑了兩趟,下午四點多,周遭天色徹底晦暗下來。雨倒是還沒下,但周遭水汽濃稠如油,覆在面板上很是膩歪,呼吸也不是很順暢,尤其是謝薇,鬢髮散亂,走幾步就得停下來大口喘息,看著狀態有些糟糕。

司機梁哥見狀提出返回,明天再來的建議,不出意外的被謝薇否決了,倒不是一味的倔強,而是此行就還剩最後一個道場,也是最遠最偏的一個,青石階梯都沒有,只有彎彎曲曲的泥濘山路。

據謝薇說是座山間小廟,沒有名字,廟內連主持帶和尚一共兩人,那唯一的小和尚還是主持的徒弟。破落至此原出不了名,但偏偏有傳聞說小廟很是神異,這還不是謝薇聽人說的,而是她自己本來就知道,也是嶺江上層間隱隱流傳的共識。

三人中,謝薇是拿主意的,她不願回,唐朝兩人自然只能跟著去。

老天爺很給面子,他們在山中又穿行了一個多小時,依然憋著沒有下雨。直到他們隱約瞧見小廟蹤跡的時候,陡然,轟轟轟,接連數聲雷霆怒震,閃電自頭頂劃過,天空霎時大亮。

旋即,還沒等唐朝三人從眼前這壯闊自然景象中回過神來,嘩啦啦,大雨傾盆灌下!

真的是灌,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