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去。
當然這也和謝薇的處事手腕有關係,幾乎沒給目標物件以反應時間和鬧事空間,出手就是摧枯拉朽,乾脆利落。所謂雷厲風行,大抵也就是如此了。
打好基礎,清理出做事環境,接下來就是陸續推進具體工作了。關於謝薇的三把火會燒到哪裡,目前無論是集團內部還是外界,都是眾說紛紜。倒是做為局外人的唐朝,憑藉看戲一月有餘以及對這位小姨的瞭解,隱隱有所察覺,將目光投向南郊港口……
前面有簡單提過,謝家是靠零售業起家的,嶺江以及周邊地界上許多超級市場、綜合倉儲超市,百貨商店等等,都是謝家產業或者有佔股。這是謝家的支柱產業,也是謝家絕大部分的資金來源。
當然,發展到後來,還有其他許多產業。不誇張的說,除了少數進不去和不能進的,剩下來但凡是能賺錢的行業,基本都有謝家的投資痕跡,區別只是有的輕描淡寫,有的濃墨重彩罷了。
比如南郊港口的相關產業,謝家就有涉及,這也是一定的。靠山吃山、靠水喝水,這套在古時候因地制宜只為滿足生存所需的樸實理論,在當代這個見縫插針的經濟環境下,功效作用只會被無限放大。嶺江一江一海環繞的特殊地理優勢就擺在那,謝家不可能看不到,也不可能不插一腳。
實際上,謝家不僅看到了,還涉足挺深,包括港口貿易和運輸倉儲之類的,一直都有在做,只是做地不怎麼樣,不溫不火的,這麼多年下來也沒見多少進展變化。
不過接下來就不同了,謝薇有可能會接手並整合謝家在港口的大小產業……在今天之前,這些只是唐朝的猜測,但現在看到謝建平後,他知道這猜測多半會是真的。
最近一段時間,謝建平頻繁跑去港口那邊,傳聞是要發展海外安保業務。這說法應該不假,也很正常,畢竟他本身就有家很大的安保公司。只是海外安保,多牽扯遠洋運輸和海外港口貿易,而謝家此前在這領域並沒有過多涉及……
毫無疑問,謝建平應該是有聽到什麼風聲的。也能理解,同輩裡,屬他和謝薇的關係最為緊密,如此一來,從後者口裡打探到些許內部訊息,搶佔先機,提前做些應對部署,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以上都是唐朝分析出來的,謝建平自己並沒有在這方面多說,倒不是不信任兄妹倆,純粹是生意上的事情沒必要說,也和他接下來的話語重點,那位徐姓姨夫沒什麼關係。
說起那徐姓姨夫,也就是徐志遠,就在港口碼頭工作,具體負責倉儲方面,職位還不低。
畢竟是‘謝家人’嘛,雖然是外姓,但實際並沒有多少差別的,類似這樣的外戚在謝家整體產業裡本就多不勝數,更何況這位據說還是上門女婿性質的,待遇方面不可能差到哪去。
至於和謝建平的關係,嗯,相當一般。屬於彼此知道有這麼個人,但具體的就不太瞭解那種性質的。主要是以往沒什麼交際,不過最近因為謝建平經常往港口那邊跑的緣故,一來二去,兩人就此相熟。
一開始的時候,謝建平對這個人的觀感還不錯,當然這裡面肯定有徐志遠故意奉承的因素在裡面。
這也不奇怪,謝建平雖然出身旁支,但旁支之間也是有區別的,謝建平的旁支就屬於貼靠直系很近,謝家老宅置辦宴席時座位距離主桌不遠的那種。更何況他本身就頗具能力,所開的安保公司在嶺江地界基本沒有對手,人脈關係更是廣泛,有時說出來的話,提的一些意見,就算是謝家老爺子也不會輕易忽略。
如此,對於這位真正意義上的謝家人,徐志遠的態度自然不言而喻。特別是謝建平往港口跑的這段時間內,招待的不可謂不周到。
而就在謝建平記下這個有心人,打算以後有機會提攜一把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