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遠處點上一支蠟燭,讓那一閃一閃的燭光代表太陽。
之後,她就圍著這個簡易的“天體模型”,不停地擺弄著它們相互之間的位置,眼睛死死地盯著光影的變化,就跟一個專心致志做藝術品的藝術家似的,對自己的“作品”那叫一個上心。
經過好多次的嘗試,也經歷了數不清的白天黑夜,她總算是成功模擬出了月食發生時候的樣子,徹徹底底搞清楚了月食的原理,原來月食是被我們腳下的地球遮住了太陽的光線啊!
那一刻,她高興得跟撒歡的小鹿似的,在小院裡蹦蹦跳跳,眼睛裡全是勝利和自豪的光。
她心急火燎地就想把這個重大發現告訴所有人,想用科學的道理把大夥心裡頭那些愚昧的恐懼都給趕跑。為此她還寫下了《月食解》該書中是這樣解釋月食的“新月之時,月在日、地之間,地影蔽月,則生月食,故月食常在望(農曆十五)。雖每月必有朔望,但不一定見月蝕,只有在黃道與白道交點附近,才有蝕象發生。”
見蘇俊毫不猶豫的背出王貞儀作品上的文章,學生們心裡不由一驚,都為蘇俊的博聞強記讚歎不已……
學生們又繼續聽蘇俊講道:日子一天天過去,王貞儀也出落成一個大姑娘了,長得亭亭玉立的,可她對知識的探索不但沒停,反而越來越痴迷、越來越深入。
她整天把頭埋在古代算學的那些書裡,那些字又難懂,公式又複雜,可在她看來,這些都不是讓人望而卻步的絆腳石,而是通往智慧大門的金鑰匙。
每次碰到不好理解的難題,她二話不說,收拾包袱就出發,去拜訪各地的學者。這一路上,她可吃了不少苦,風裡來雨裡去的,餓了就隨便吃點,困了就找個地方湊合一宿。而且,還沒少遭人白眼、被人嘲笑、受人質疑。
但她就像塊硬邦邦的石頭,不管狂風怎麼吹,暴雨怎麼打,她都一步也不往後退。
不管是在陡峭山路邊上那簡陋得不能再簡陋的客棧,還是在鬧哄哄的集市中那破破爛爛的茶攤,都能看到她刻苦鑽研的身影。
她在數學的海洋裡自由自在地遨遊,憑著自己的天賦和一股不服輸的勁兒,解開了一道又一道把數學界折騰了好些年的難題,慢慢地形成了一套自己獨特的見解和解題方法。
她還把這些寶貴的知識仔仔細細地整理成冊,用她那好看的字寫下自己的思考和發現,滿心盼著這些文字能給以後的學生們照亮求知的路,成為他們在學術這條道上往前走的指路燈。
蘇俊微微頓了頓,神色平和卻又透著幾分篤定,緩緩開口道:“同學們,王貞儀留世的數學著作主要有《勾股三角解》《歷算簡存》《籌算易知》《象數窺餘》等。這些著作,在當時的學術領域是有著重要的地位,也展現了王貞儀非凡的智慧與才華。”
學生們聽聞此言,不禁對這位清代的傑出少女心生歎服,同時也為王貞儀在數學領域的深厚造詣所震撼。他們望向蘇俊的目光中,滿是欽佩與驚訝,對蘇俊那超強的記憶力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一時間,教室裡的氣氛變得更加專注而安靜,學生們都豎起了耳朵,滿心期待地等著蘇俊繼續講述關於王貞儀的故事……
蘇俊又緩慢的講道:雖說王貞儀的生活壓力就像座大山,一直壓在她身上,世俗的偏見也像甩不掉的影子,跟在她後頭,時不時就像刺兒一樣扎她的心,可王貞儀壓根兒就沒動搖過,一直堅定地走在自己選的學術這條路上。
她拿著蘸滿心血的筆,寫著自己對科學有多執著、多熱愛。不光寫,還敢幹,用行動跟所有人說,咱女的腦子一點不比男的差,在科學這大片的天地裡,也能發光出彩兒,亮瞎大夥的眼。
她這一輩子,雖說只有短暫的29個春秋,可就跟那超漂亮的煙花似的,特別絢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