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美之情溢於言表。
用餐時,兩位老人熱情地為蘇俊夾菜,那一片片二指寬的老臘肉,肥潤透亮,絲絲紅肉紋理清晰,咬上一口,油脂四溢,馥郁的香味瞬間在舌尖綻放,相較那些充斥著“科技與狠活”的食物,那是有著天壤之別。
在品味美食的同時,蘇俊也傾聽著老人夫婦的家常絮叨,對其家庭情況有了大致瞭解。老人膝下有五個子女,三女二男。女兒分別是已經嫁人的老大、老二和待字閏中的老五,老三從講武堂畢業,便投身滇軍,隨軍前往廣西作戰去了。
而對於在昆明求學的老四,老人似乎心存不滿,言語間隱約透露出,此次自己被土匪擒獲,便是老四向莫家的雙胞胎女兒中的老二洩密所致。老人惱怒地對妻子說道:“老四若再去找莫家那個死丫頭,就斷了他的學費!”
餐畢,老人便安排小五領著蘇俊,往園山小學的方向徐徐而去。
蘇俊跟在五妹身後,鼻尖縈繞著歲月沉澱的氣息,仿若那是時間摩挲而生的包漿味道,也藉此機會,得以窺探園山匪寨的大致輪廓。
此處是一座被青山四面環抱的小鎮,東南西北四方各矗立著一座磚石修築的寨門。遠處,一條寬闊的大河自山寨西門蜿蜒向東流淌,河面上零星散佈著幾點帆影,舟船緩緩駛過,給這方天地增添了幾分悠然之態。
蘇俊的目光落在園山寨蜿蜒的青石板路上,只見馬幫的騾馬穿梭於街巷,行人熙攘往來,不禁微微一怔,暗自詫異:這土匪盤踞之地,怎會演變成一處水旱碼頭?
街道兩旁,各類店鋪鱗次櫛比,幌子招牌隨風搖曳,“一門一窗一鋪臺”的格局緊湊而精巧,盡顯店家對每一寸空間的極致利用,蘇俊不禁為這獨具匠心的佈局設計暗暗折服。
蘇俊親眼目睹了往昔只存於歷史長卷中的市井景象:小販們肩挑貨擔、神色匆匆,算命先生則仙風道骨、目光深邃。他們怡然自得地現身於青石板路旁那片蔥鬱大樹下的開闊場地,或安然設攤,或揚聲吆喝,宛如一幅鮮活生動的民俗圖卷,在歲月的縫隙中悠然鋪展。
陽光透過葉縫灑下細碎的光影,微風輕拂,而蘇俊腳下堅實的石板路,與耳邊悠揚的吆喝聲及各種紛繁的喧鬧聲,為園匪寨增添了幾分靈動。
蘇俊滿心不情願,目光剛從鐵匠鋪依依不捨地收回,又被一個打著“卦天機”幌子、穿梭於市井的算命先生吸引過去。他就這跟著小五東看看,西瞧瞧,沿著北寨門的石板路緩緩前行,園山民居那一座座古樸的房屋漸次映入眼簾。
每一塊石頭、每一片瓦、每一道木紋,都彷彿在喃喃低語,訴說著園山人的智慧與匠心。
民居多為硬山頂、披山、馬頭牆、抱抱屋等建築形式,它既有北方的端莊大氣,又有南方的靈秀婉約,而每一棟民居都獨具特色,或青磚灰瓦、或木質雕花,古樸又典雅。它們相互連線,卻又各有千秋。
然而,令蘇俊深感困惑的是,眼前這個滿溢生活氣息、仿若世外桃源的寨子,竟然是個土匪窩。
走過南北與東西兩條石板路交叉處的魁星樓,朝南門口方向前行數十米,便能看到三兩個孩童在一座雕磚門樓前嬉戲玩鬧,與此同時,門內不時傳出朗朗讀書聲,宛如清脆的鳥鳴,給這方天地增添了一抹靈動的氣息。
蘇俊抬眼望去,只見門樓上高懸著一塊白底黑字的牌匾,其上“園山私立初等小學”幾個仿宋體大字蒼勁有力。蘇俊知曉,目的地已然抵達。
跟在蘇俊身後的小五,剛到校門口便大聲呼喊起來:“書瑤姐姐,拴好你家的大黃狗,我來啦!”聲音清脆響亮,打破了周遭的寧靜,也讓這所小學的氛圍更加鮮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