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攻略草原
…
一年後的新年。
就在大元帝國元大都的民眾歡天喜地地過大年之際,這份喜悅因北方傳來的一則佳訊而更加濃厚。
這個佳訊就是,汪古部宣佈歸順大元帝國。
汪古部的歷史可以上溯至唐代會昌年間,那時回鶻被黠戛斯擊敗,其中一支南遷,定居於陰山一帶,逐漸形成了汪古部的前身。
這些部族的貴族們,如同高昌回鶻一般,尊崇卜國可罕為始祖,世代相傳。
歲月流轉,汪古部與李克用率領的沙陀部結下了不解之緣,部分沙陀人的融入,更使得汪古部自視為“晉王”李克用及“沙陀雁門節度”的後裔。
歷史的洪流中,汪古部先後臣服於大遼、金朝,每一次更迭都伴隨著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他們吸納了來自西域的回鶻人、亡遼的契丹人,以及鄰近的漢人與西夏人。
這些不同民族的血脈匯聚成汪古部獨特的文化景觀。
然而,在漠北,韃靼族的崛起使得所有草原民族都被冠以“韃靼”之名,汪古部亦不例外。
所以,在遼、金時期,他們更多地被稱為“白韃靼”,以區別於蒙古語族的韃靼或黑韃靼。
這一稱謂既體現了他們的獨特性,也反映了當時複雜的民族關係。
這次汪古部的投降,不僅是對大元帝國疆域的一次重要拓展,更是大元帝國征服草原的又一里程碑。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汪古部還帶來了一份厚禮——完顏昌部金人。
這一舉動無疑為大元帝國的統一大業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話說,汪古部與完顏昌的淵源頗深。
早在金國時期,完顏昌便曾征服汪古部,並與之建立了深厚的聯絡。
而且,完顏昌的正室夫人,還是汪古部北平王阿剌兀思剔吉忽裡的長女。
然而,世事無常,隨著金國內部主戰與主和派的鬥爭日益激烈,完顏昌因機敏過人得以逃脫金兀朮的追殺。
不過這也使得完顏昌失去了在金國的一切。
沒辦法,完顏昌只能帶著族中的數千人在草原上漂泊無依。
元金決戰前夕,金兀朮為了穩固軍心,下令將所有參戰將士的家眷送往上京城作為人質,一旦戰敗,便讓敢死之士殺光城中之人,焚城殉國。
這一殘忍的決定徹底激怒了汪古部人,他們原本就是為了支援完顏昌而戰,而非金兀朮。
所以,面對金兀朮的不信任與殘忍手段,汪古部中不乏桀驁不馴之輩,他們憤怒之下決定帶領家眷逃離。
然而,金兀朮並未手下留情,他果斷下令屠殺汪古部支援金國的男子,並將女子賞賜給塔塔兒部。
這些女子最終也被送往上京城,等待著未知的命運。
金軍戰敗後,上京城中的宇文虛中等人反金投元,這些汪古部女子大多落入江鴻飛之手,或入後宮,或配給大元軍的將士。
完顏昌得知汪古部的遭遇後,毅然決然地帶著自己的部眾投奔了汪古部。
此時的大元帝國正值鼎盛時期,江鴻飛派遣馬植、馬擴等眾多使臣出使四方,宣告大元的威嚴與決心:“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同時,江鴻飛調派岳飛等名將北上,準備對草原諸部展開徵伐。
岳飛在平定東北叛亂後,被任命為西征軍都元帥,與張俊共同籌備西進草原的大計。
而李綱、趙鼎等重臣則受命為北方宣撫使、置制使,他們運用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等多種手段,力圖分化、瓦解、征討草原各部,以消除大元帝國在北方的所有隱患。
然而,大元帝國的擴張之路並非一帆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