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百獸織錦帳”,非比尋常,乃是由西夏最頂尖的工匠,精心挑選上百種罕見異獸之皮,巧手編織而成。
其工藝之精湛,世間罕見,不僅能在嚴冬中保持溫暖如春,無需爐火,更因鑲嵌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奇珍異寶,而顯得璀璨奪目,價值連城。
江鴻飛初見此帳,亦是驚歎不已。
西夏自佔據河西走廊以來,便如同掌握了古代絲綢之路的鑰匙,東西方的貿易往來在此匯聚成河。
無數西方的珍寶湧入西夏,成為其換取中原絲綢、瓷器、茶葉等緊俏商品的籌碼。
而西夏人則將這些商品遠銷西域,再由西域商賈轉運至更遠的西方,從中獲利頗豐。
這一過程,不僅為西夏帶來了豐厚的經濟利益,更讓其在國際舞臺上聲名鵲起,成為了連線東西方的重要橋樑。
李仁孝深知,僅憑這些外交手段,難以徹底打消江鴻飛對西夏的覬覦之心。
因此,在積極尋求和平的同時,他也從未放鬆過對戰爭的準備。
他任命他的叔父西夏第一統帥也就是江鴻飛的便宜岳父晉王李察哥為統帥,全面負責西夏的軍事防務。
李察哥是一位深諳兵法、善於用兵的智將,而且實力高強,尤擅射擊,他曾在一場對宋的戰役中,一箭射中敵方副將,力挽狂瀾,一戰成名。
此後,他更是總結經驗,上書建言,主張學習宋軍之長,強化西夏軍隊的訓練和裝備,使得西夏軍力日益強盛。
在李察哥的帶領下,西夏的軍隊不斷壯大,形成了獨特的兵役制度。
也就是,男子自十五歲起,至六十歲止,均需服兵役。每戶有二丁者,選一體壯者為正軍,另一丁為負贍(輔軍),負責隨軍雜役。家有四丁以上者,則抽兩抄入伍,其餘壯丁為空丁,可不服役,亦可頂替他人。
西夏的軍隊,不僅數量龐大,而且訓練有素,戰鬥力極強。
除了皇帝的親軍外,西夏還設有左右廂十二監軍司,分別駐守於各地要衝,形成了嚴密的防禦體系。
李仁孝深知,僅憑一己之力,難以抵擋大元帝國的強大攻勢。
因此,他積極向周邊各國求援,包括吐蕃諸部、草原諸部以及西域諸國。
他親自派遣使臣,遠赴各國闡述唇亡齒寒的道理,呼籲各國共同抵禦大元帝國的侵略。
經過西夏使臣的不懈努力,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意識到大元帝國的野心對自身的威脅,紛紛與西夏達成戰略同盟。
他們承諾,若大元帝國攻打西夏,他們將毫不猶豫地派兵援助。
當然,這些盟友並非無條件的支持者。他們向西夏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要求——有的需要金錢援助,有的渴望糧食和牛羊,還有的甚至要求西夏和親或提供美女。
面對這些苛刻的條件,李仁孝深感無奈,但為了國家的生存和人民的安寧,他不得不忍痛割愛,一一應允。
在這場關乎國家命運的較量中,西夏全國上下都動員了起來。
自金國滅亡以來,西夏的三百萬軍民幾乎都在為與大元帝國的決戰做著準備。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都紛紛拿起武器,誓死保衛家園。
總而言之,西夏其實已經做好了打這場國戰的準備,並且其實力不容小覷!……
很快,時刻關注著已經集結起大軍的大元帝國的李仁孝,就收到準確訊息,江鴻飛支援吳玠、陳遘等人伐夏。
對此,李仁孝的心中不禁湧起一股無奈與憤慨。
他暗自發誓,有朝一日,定要向江鴻飛復仇。然而,怒火與誓言在現實面前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李仁孝只能暫時放下個人情感,採納朝中重臣的智謀,一邊向大元帝國求和,以拖延時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