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的玉扳指,將它遞向了我孫子太郎。

“老人家,雖然說這話有點不好意思,但是我二人要到朝鮮有事要處理,能不能麻煩老人家先將我二人送至朝鮮?這是謝禮。”金時厚面露難色地說道。

之所以要將玉扳指給我孫子太郎,是因為金時厚身上的銀票早已經在海水之中泡爛了。

此時金時厚身上值錢的物什也只有佩戴在身上的這些玩意了。

我孫子太郎聽了他的話,擺了擺手道,“我一個老頭子,要這玩意做什麼?沒有必要那麼麻煩。”

“我看你們兩個都像讀過書的,這樣吧,你們回答我一個難題,你們如果回答上了,我立馬掉頭送你們去朝鮮。”

“如果你們答不上來,也沒關係,先跟我去日本玩幾天,過段日子我再派人送你們去朝鮮,如何?”

怎麼又是難題?金時厚不明白為什麼一路上遇到的人,都這麼喜歡出難題,陳祖義如此,今日遇到的日本老人亦是如此。

不過金時厚相信,只要有李隨在,這世上就沒有解不了的難題。

“老先生請講。”這時,李隨朝我孫子太郎輕輕地施了一個禮。

“我們都知道孔門弟子中精通六藝者有七十二人,我現在要問你們的是,在這七十二人之中,有多少人是成年人?又有多少是少年人?”

我孫子太郎一出問題,就與四書五經有關,看來他這麼多年在中國不是白待的,真可算得上是個名副其實的“中國通”。

這時,金時厚立刻將目光轉向了李隨,他自己是讀過書不假,可沒幾年就跑去經商了,所以他打一開始就沒指望自己可以回答上我孫子太郎的難題。

李隨沉思片刻之後,回答道,“論語中有云,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五六三十,六七四十二,加起來剛好七十二人,所以成年人有三十人,少年人有四十二人。”

“哈哈哈,果然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啊,想不到老夫多年才破解的難題,小友這麼快就解決了。”我孫子太郎聽了李隨的答案,哈哈大笑起來。

“來人,調轉船頭,先去朝鮮。”這時,我孫子太郎命令手下人調轉方向。

就這樣,在大船在海面上行駛了兩個月之後,李隨二人終於看見海岸的影子。

前面,就是他們心心念唸的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