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他是花了五萬兩從汴京的一個古董商那裡收購而來的,他曾經找過不少書畫大家鑑定過,雖然其中有一人提出過質疑,但其他人得出的結論卻是一致的:這幅畫就是北宋書畫大師張擇端的真跡。所以他一直將這幅畫掛在店裡最顯眼的位置。

不過商人逐利,他始終相信,如果說這幅畫是直接從宮廷之人手中購得的,那麼它的真實性就更加毋庸置疑,售價也會更高。所以才有了前面的說辭。珍寶齋是京城裡最出名的古董店,裡面的奇珍異寶數不勝數,不少達官貴人都是此店的常客。不過眼前的這個年輕人倒是自己第一次看見,不過從他的衣著舉止看來,此人一定非富即貴。所以,老闆對微服出訪的朱允炆十分客氣。

朱允炆對自己的隨從點頭示意,隨從便從自己的懷裡掏出了一大疊銀票。望著那一堆銀票,珍寶齋老闆的眼睛頓時一亮。

“等等。”正當雙方準備交易之時,一個纖細的手壓在了那堆銀票之上。眾人的眼光都不禁轉向了發出聲音的方向。

說這話的是一個大約十四五歲的姑娘,明眸皓齒,膚如凝脂,輕紗之上散發著淡淡幽香。身旁跟著一個丫鬟模樣的女子,看樣子,應該是位官家小家。不知道為什麼,當朱允炆第一眼看到這位小姐時,他的腦海中竟不禁浮現出“翠眉開、嬌橫遠岫,綠鬢嚲、濃染春煙。”這樣的詩句。

“這……這位小姐,你這是何意?”被攪了好事的珍寶齋老闆本想發作,但看見眼前女子的穿著服飾只得壓低了心中的怒火,怏怏地問道。

“你這幅畫是假的吧。”女子說道。

“小姐,飯可以亂吃,話不能亂說。我這幅畫可是我先祖從宋朝宮人手中花重金購得,你怎麼能說它是假的呢?”老闆的臉色變得更加難看了。

“你這幅畫是怎麼來的我不清楚,但是我知道真正的《清明上河圖》正藏於宮中。如果你這幅是真品的話,那麼你這幅畫就應該是盜取宮中的。根據大明律令,盜取宮中財務者,凌遲處死,滅三族。即使這幅畫不是你偷的,可是你竟敢將宮中之物拿出來售賣,也難保不落得個人頭落地的下場。我奉勸你還是早日將這不詳之物收拾了吧。”女子的話鏗鏘有力,彷彿就像曾經見過那幅真跡一樣。

此話一出,朱允炆不禁對眼前這個女子的興趣又增添了一分。身為東宮之主的他當然知道此時真正的《清明上河圖》還被收藏在皇宮之中。那他為什麼又要花這麼一大筆去買一副贗品呢?

原因就在於三日後即將到京的朝鮮使臣身上。高麗將領李成桂在建立朝鮮政權後,繼續對明實行事大政策,雖然洪武皇帝認為李成桂得位不正,對李成桂個人的評價也不高。但鑑於其親明的態度,還是消極的承認了李成桂政權的合法性。從此朝鮮王朝便代替了高麗王朝成為了大明王朝的附屬國,年年進貢,歲歲來朝。為了顯示天朝國威,朱元璋每次也賞賜了不少回禮。

可是最近幾年,由於朱元璋認為李成桂派人冒充倭寇劫掠大明沿海,且李成桂上呈的謝恩表中藏有戲辱之詞,所以兩國的關係一下就陷入緊張的境地。這一次,朱元璋向朝鮮下了最後通牒,要求李成桂派自己的兒子將海盜胡德供出的侵擾明朝沿海的賊人押解進京。朱元璋心想,如果李成桂按照自己的吩咐做了,那麼就恢復兩國之間的宗藩關係,如果李成桂陽奉陰違,那麼大明鐵騎將會在不日之內踏平朝鮮半島。

朱元璋沒想到李成桂這麼快就作出了回應,洪武二十七年,李成桂派遣自己的第五子李芳遠親率使臣團出使大明。得知此訊息的朱元璋找來了朱允炆,讓他準備這次的朝貢回禮。這是朱允炆成為皇太孫以來,朱元璋第一次讓他處理外交事務,不過可能之前發生的事仍讓朱元璋如鯁在喉,朱元璋對朱允炆提出了一個要求:明升暗降,且不失大明威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