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韃靼進犯 (第1/2頁)
女穿男:世家庶子成長之路晉江 峨眉劍客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景豐四年,三月暮春。
深夜的皇城宮門緊閉,一座座深紅的宮殿肅穆地屹立在黑暗裡,在清冷月光的映照下,在地面上投射出龐大而模糊的陰影,宛如沉默的巨人,莊重又威嚴,令人心生畏意。
漆黑如墨的城牆之外,一陣急促的馬蹄聲突然由遠及近,攜著北疆未化的風雪,清脆有力地敲打在石板路上,激起陣陣飛揚的塵土。
驛卒一手緊抓韁繩,一手高舉軍報,聲音撕裂高亢,驚雷一般震碎了眾人的清夢:
“緊急軍情!韃靼糾集二十萬人馬,犯我邊關!宣府鎮危急——”
——
次日清晨朝會,聽著下面臣工們鬧哄哄的聲音,景豐帝李錚一言不發地捏著眉心,面色陰沉如水。
眼看皇帝遲遲不表態,兵部尚書急得嘴都燎起了泡,索性從百官佇列裡一步跨出,對著上面的景豐帝朗聲道:
“陛下,此次韃靼來勢洶洶,宣府鎮雖有定國公坐鎮,一時半會兒不至於被攻破,但畢竟對方有二十萬人馬,而宣府鎮卻只有不到十五萬守軍,即便是固守不出,也難以長久抵抗。當務之急,還是要儘快調糧增兵,前去支援!”
韃靼騎兵生長在草原之上,是出了名的驍勇善戰,若是在平原對抗,我方兵馬至少要比對方多出一半,才有比較大的獲勝把握。
守城戰雖然比直接對抗要容易一些,但兩方畢竟有著五萬的人數差距,擋不住韃靼騎兵的頻繁侵擾,萬一對方繼續加派人馬,宣府鎮是抵擋不了多久的。
最要命的是,因為近年來邊疆安穩,朝廷一直在裁撤兵員削減軍費,去年年底才從宣府鎮撤了三萬人回內地。誰能想到就在這種節骨眼上,敵人偏偏發兵前來侵犯。
當然,也有可能是韃靼人瞅準了現在邊關空虛,專門挑在這個時候大舉南侵,想要打朝廷一個措手不及。
很顯然,他們目的達到了。
兵部尚書話音剛落,立刻便有戶部的官員跳了出來:“尚書大人說得輕鬆,調糧增兵,糧從哪裡調?兵又從哪裡增?前年北方遭了一次大蝗災,去年又為了興修水利工程安置流民,耗了不知道多少錢財,朝廷到現在都還沒緩過勁來。”
“如今國庫空虛,若不是還有海貿的進賬,怕是連諸位大人的俸祿都要欠著了!戶部實在是拿不出這個錢來,望陛下明鑑!”
兵部尚書對他怒目而視,“不調糧增兵,難道要眼睜睜看著定國公固守到戰死最後一個兵,讓韃靼一路打到京城來,你才樂意嗎!”
戶部官員梗著脖子油鹽不進:“不管怎麼樣,加徵也好,募捐也好,或是尚書大人看得起下官,將我烹了炸了去賣幾兩銀子也好,反正,戶部沒錢!”
“你!”兵部尚書一口氣堵在胸口,氣得差點沒撅過去。
或許是去年水利工程耗銀太多,工部侍郎心裡有些過意不去,連忙站出來打圓場:“二位大人消消氣。前線戰事緊急是事實,戶部拿不出錢來也是事實,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為朝廷著想,沒有誰對誰錯。”
“不如這樣,先從附近的府鎮抽調些兵糧去支援宣府鎮,讓定國公儘量多守些日子,等過幾個月夏稅收上來了,戶部有了錢,咱們再行增兵派糧。至於從哪些府鎮抽調嘛……”說著,工部侍郎眼珠子轉了一轉,“臣認為,大同鎮最為合適。”
此話一出,正如一個火星點燃了炸藥桶,朝堂上的大臣們頓時炸了鍋。
“大同鎮與宣府鎮一樣,同為九邊重鎮之一,時刻要預備抵抗韃靼的侵犯,從大同鎮抽調兵糧,虧侍郎大人想得出來!”
“大同鎮與宣府鎮相距不過幾百里,總共也只有十二萬兵馬駐守,此時分兵出去,若是讓韃靼人鑽了空子,調頭轉攻大同鎮,到時候又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