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傳統冷兵器的鐵衛營,是大燕有能力大規模裝備的。

可以預見,相當長的時間內,鐵衛都將成為主力,虎賁和神機兩營更多是當奇兵。

大燕的工業產能一旦開始爆發,板甲在對面沒有大威力火器,是無敵的存在。

火槍一旦成了規模,同樣是不可抵擋!

即便大桓銀狼衛面對密集的火力,同樣要飲恨。

燕北的規劃,同時考慮到了現在的戰鬥力,未來的戰鬥力,燕國的工業能力和經濟實力。

實現這樣的規劃後,燕國的戰鬥力將有質的飛躍。

要接受整編的不只京衛,大燕的各城守軍、各地駐軍、邊軍,都需要重新安排規劃。

這是一個大工程。

……

耶律宗的大帳內,氣氛很壓抑。

大桓今日的作戰計劃是削弱燕國人,為後面的全面進攻做準備。

按理來說,作戰目的達到了。

但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陣亡的大桓人數,遠遠超出所有人預期。

東側將近一比四的戰損比放在平時,大桓人都不會接受的。

可相比之下,東側的一比四,竟然是他們三個方向中,打得最好看的。

進攻平山城的部隊,按照大桓人的預估,戰損比達到了驚人的一比十七!

當然,其中有很多因素。

比如負責進攻的是炮灰部隊,守城的有精銳,燕國的守城器械太厲害等等。

有了這些藉口,大桓的眾將也不是不能接受。

真正讓大桓眾將破防的,是他們作為主攻方向的西側。

戰損實在太高了!

進攻西側的,是大桓的精銳騎兵部隊,他們面對的,只是一萬燕國人。

在陷馬坑和拒馬都被破壞後,大桓的精銳騎兵,依然打出了讓大桓眾將無法接受的戰損比。

一比七!

這樣的戰損比,已經不單單是燕國改良版的八門金鎖陣,能解釋的了。

對面那支燕國軍隊,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

每一個大桓人心中都在盤桓同一件事,但沒有一個人敢把自己內心的想法說出來。

燕國人竟然這麼強嗎?

不管是什麼原因,這一戰是自己精銳騎兵對燕國精銳步兵!

己方人數佔優,還是在平地作戰。

這種情況下,應當七比一才對!

可惜現實就擺在他們眼前,燕國一,他們七!

大桓人最驕傲的騎兵,敗在燕國的步兵手中,這個事實,他們無法接受!

大帳中死寂了許久,耶律宗終於開口,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氛圍。

“西側的那支燕國人,很強。”

“但燕國那樣的部隊只有一支,今日被我們打殘了,明日沒有再戰的能力。”

“而我大桓的精銳騎兵,還有幾十萬!”